愚智纷纷总一丘,身心役役谩多忧。
山林未必胜城市,触处能欢即自由。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偶题》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陈宓创作。诗中描述了纷杂的愚蠢和智慧在社会中并存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身心疲惫和繁忧的感受。诗人认为山林并不一定比城市更加美好,只要能够在触碰的瞬间感到欢愉,就是真正的自由。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愚智纷纷总一丘,
身心役役谩多忧。
山林未必胜城市,
触处能欢即自由。
这首诗词通过对愚蠢和智慧相互交织的描绘,展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用"愚智纷纷"的形容词来形容这个世界,表明智慧与愚蠢在人类社会中并存。"愚智纷纷总一丘"意味着无论智慧还是愚蠢,都在同一个世界中共存。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心的疲惫和忧虑。"身心役役谩多忧"揭示了作者处于忧虑之中,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和困扰。
然而,诗人并不认为山林一定比城市更好。他认为只要在触碰的瞬间能够感到欢愉,就是真正的自由。这里的"山林未必胜城市"反映了诗人的独特观点,他认为自由与所处环境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来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纷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自由和欢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找到真正的自由。
书淫传癖穷欲死,譊譊何必频相仍。日干阴藓厚堪剥,藤把欹松牢似绳。捣药香侵白袷袖,穿云润破乌纱棱。安得瑶池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
乡里衣冠不绝人,近天尺五只清门。论文正可簪双笔,浇舌行看赐上樽。琼玖每蒙先木李,蜩鸠方共笑飞鲲。固知贤杰当传世,下里朱陈亦有孙。
故著文书尽底围,要看江汉濯秋晖。眼明自可穷诸妄,语妙何妨为一挥。今日西州成故里,它年东阁许同归。胸中衮衮平生事,身瘦缘渠不得肥。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心天界限绝尘氛,廛市虽喧耳不闻。大隐从来非小隐,可须深入万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