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欲丧躯真狂死,孝忠致命胜偷生。
此心一片阳刚德,莫遣纖毫暂不明。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偶题》
朝代:宋代
作者:陈宓
诗词的中文译文:
忿欲丧躯真狂死,
孝忠致命胜偷生。
此心一片阳刚德,
莫遣纤毫暂不明。
诗意:
《偶题》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表达了自己宁愿忿怒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的坚贞态度,以及孝忠至死不渝的精神。诗人坚信自己的心中充满了阳刚之德,决不容许丝毫的迷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诗人用"忿欲丧躯真狂死"的语句表达了他宁愿忿怒而死,也不愿意苟且偷生的决心。这种对尊严和正义的坚守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主张。接着,诗人又表达了孝忠致命的胜过苟且偷生的观点,强调了忠孝的重要性。他相信自己心中的正气和阳刚之德是坚不可摧的,不容许丝毫的迷惑。这种坚定和自信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人性的追求,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坚守。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以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反映出他追求高尚道德、坚守正义的品质。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递了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和呼唤。
远及水中蟹,直以投葅醢。
桃叶渡头桃叶春,家家桃叶斗妆新。不知何处初来客,未省吴姬会笑人。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眼远孤帆没,临流一怅然。分携惜此日,作恶验中年。惟有加餐祝,仍期得句传。相看俱四十,香火好因缘。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