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见陶靖节,爱酒又爱闲。
二者人所欲,不问愚与贤。
柰何古今人,遂此乐尤难。
饮酒或时有,得闲何鲜焉。
浮屠老子流,营营盈市廛。
二物尚如比,仕宦不待言。
官高责愈重,禄厚足忧患。
暂息不可得,况欲闲长年。
少壮务贪得,锐意力争前。
老来难勉强,思此但长叹。
决计不宜晚,归耕颍尾田。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偶书》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欧阳修。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见到陶渊明,他爱酒也爱闲逸。
这两样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不论愚笨还是聪明。
然而,为何古今之人,却很难达到这种乐趣。
饮酒有时会有机会,得到闲暇却很少。
浮屠和老子的思想在流传,商贾们在市场上忙碌。
这两种事物相比较,官员的职务不值一提。
官位越高,责任越重,禄位越厚,忧患也就越多。
暂时的休息是难以得到的,更何况想要长年休闲。
年轻时追求贪得无厌,努力争取前进。
年老时难以勉强,思及此事只能长叹。
决定不应该拖延,回归到颍尾田地务农。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作者通过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于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官场繁忙生活的反思。作者认为,追求闲逸和自由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作者通过对比浮屠和老子的思想与商贾们的忙碌,以及官员的职务与闲暇的得失,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作者决定不再拖延,回归到农田中务农,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和满足。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通过对陶渊明的赞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由、闲逸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词中的对比和对官场生活的批判,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词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思考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枯筇倚落日,危阑眺西风。溪中清练练,云山碧丛丛。仰视天宇阔,俯瞰尘世空。谪仙有妙音,飞入蓬莱宫。钧天动清听,云章照晴虹。故殿已秋草,兹地犹青松。双龙护玺文,尘暗珠丝蒙。徘徊惬幽赏,感慨怀深忡。万梦天地老,一笑今古同。自攜白团扇,悠悠遗飞鸿。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几年尘虜复征蛮,分阃功成两鬓斑。新画仪形当汉阁,旧铭勋业在燕山。龙泉照步文犀涩,马埒堆金骏足閒。时泰无因问充国,晓窗风雪梦阳关。
荷花池畔竹凉床,一枕闲消夏日长。燎过水沉天正午,旋移小艇采莲房。
土膏初脈起,东作向农时。隐辚雷车转,霏微雨足垂。龙蛇争奋跃,桃李渐离披。流润先從叶,馀波更及私。讴谣耕父喜,渗漉稻畦滋。连夜空阶滴,愁吟水部诗。
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