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为地把书耕,若问生涯指六经。
欲语世人真富贵,胸中珠玉又无形。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歷一府三州,皆爲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爲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着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爲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爲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干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偶书》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黄庶。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为为地把书耕,
若问生涯指六经。
欲语世人真富贵,
胸中珠玉又无形。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黄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他将自己比作地耕者,专注于耕耘书本的世界。如果有人询问他的人生道路,他会指向六经(儒家经典)来回答。他想要告诉世人真正的富贵并非外在的物质财富,而是内心的智慧和修养。尽管他的胸中充满了宝贵的珠玉,但这种财富并无形体。
赏析:
《偶书》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黄庶的思想。通过比喻自己为地耕者,他强调了对知识的勤奋追求。对黄庶来说,书籍是耕耘的对象,他深信通过学习六经,可以获得真正的人生意义。这种观念与宋代士人重视儒家经典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契合。
诗的后两句强调了黄庶对财富和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真正的富贵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心灵的丰富和智慧的积累。他将胸中的珠玉比作无形的财富,暗示他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财富和价值。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内敛风格相呼应。
总体而言,《偶书》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意境,表达了黄庶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真正富贵和人生意义的独特理解。这首诗词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门前一径长寒莎,耳冷不闻车马过。疏竹有风堪待月,空庭无雀可张罗。道心自觉闲中得,懒性还从病後多。回首西城望诗老,此心此性复如何。
万里江随倦客东,马当山嘴勒孤篷。无才解赋珠帘雨,谁肯相赊一席风。
炉峰绝顶楚云衔,楚客东归栖此岩。彭蠡湖边香橘柚,浔阳郭外暗枫杉。青山不断三湘道,飞鸟空随万里帆。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伫开缄。
楚柂吴樯又远游,浣花行乐梦西州。千寻铁锁远堪恨,空锁长江不锁愁!
零落当轩两树桐,秋来相伴一衰翁。寒枝向月空余影,陨叶知时不待风。故国山川天黯淡,美人音信雁西东。岁华节物俱寥落,满眼牢愁赖酒攻。
须发垂白,面皮淡黄。茶醒睡眼,饭塞饥肠。情田闲自廓,心地净而光。云敛山川雨,月明河汉霜。门门得用亡机械,个事十成谁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