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酒陶元亮,名传尚有巾。
方成执鞭志,更著捧心人。
待菊须簪发,临流拟祓尘。
乃翁真处士,吾党祗间民。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偶得巾样问老匠云正古漉酒巾也》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作品。诗人描述了自己偶然得到了一块漉酒所用的陶巾,并向老匠询问这块巾的历史和由来。诗人通过描写陶巾的传世之美以及其背后承载的文化与情感,表达了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赞美,以及对民间智慧和劳动者的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陶巾的敬重和情感。首先,诗人将陶巾与漉酒工艺联系起来,突出了陶巾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传承。陶巾是漉酒过程中用来过滤杂质的工具,因其在制作工艺和效果上的特殊之处而在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承和使用。诗人把这种普通而重要的工艺道具放在诗的中心,表达了对民间工艺和智慧的尊重。
其次,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陶巾的喜爱和对巾背后故事的好奇,展示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关注。诗中提到的陶巾是由老匠云正古制作的,这位匠人的名字和制作陶巾的技艺都留传至今。诗人在询问陶巾的历史和由来时,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渴望和钦佩。
最后,诗人将自己与老匠和陶巾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执鞭志和捧心人,意味着诗人追求真实和美好的生活态度。诗人心怀敬意,等待着菊花开放时戴上陶巾,准备在溪流边洗净尘埃,象征着对清新自然和精神净化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陶巾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表达了对民间工艺和劳动者的敬意,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净化的追求。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传统和人文精神的珍视。
原上新坟委一身,城中旧宅有何人。妓堂宾阁无归日,野草山花又欲春。门客空将感恩泪,白杨风里一沾巾。
青山白云,红尘闹市,见成公案,理当即行。为什么不知有,公验分明。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与客评诗卷,看僧育佛经。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玉轮天外。夜色凉如水。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拚沈醉。万花丛里。一枕朦胧睡。
春雨过前溪,垂杨树树低。绿窗人不语,惟有晓莺啼。
男子升沉自有诗,莫轻感慨叹稽迟。古来常患才难得,道在宁忧世不知。会际亨嘉膺昼接,且接粗粝疗朝饥。他年富贵君何虑,造物于人岂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