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元来即是心,人人抛却来求深。
不知求地翻成外,若是吾心底用寻。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偶成》是宋代文人曹彦约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道元来即是心,
人人抛却来求深。
不知求地翻成外,
若是吾心底用寻。
诗意:
这条道路本质上就是心灵的道路,
每个人都抛弃了内心而去追求深奥的东西。
不知道追求的目标变成了外在的事物,
如果能在我内心深处寻找,就会明白。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追求深奥事物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的"道"指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心"代表内心深处的本真。诗的第一句"此道元来即是心"表明作者认为这条道路本质上就是人的内心所追求的,深奥的事物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然而,人们却抛弃了内心,去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不知道追求的目标已经变成了外在的事物,与内心的本真相去背离。最后一句"若是吾心底用寻"呼唤人们回归内心,发现内心深处的真相和价值。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目标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抛弃表面的追求,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追求,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有着启示作用。
四百鸾皇羽翼成,高低轻重出权衡。他时俱作公卿去,夸是王家门下生。
论诗论画复论禅,三绝门风海内传。可惜语儿溪畔路,白头无分棹归舷。
里社久相从,知君阴有功。救人多药喜,持论耻雷同。素业诸郎在,浮生一梦空。凄凉宋清传,健笔愧河东。
疏林堕栖鸟,寒潭悲卧蛟。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
不肯呈身觅举,那能随俗为官。梅花寒_书窗月,一味漂阳酸。梅里无边春事,书中千古遐观。邻翁不识清闲乐,惊见满堂欢。
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