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土四时尽热,悉人日夜俱长。
安得此身作石,一齐忘了家乡。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宁浦书事六首》
南土四时尽热,
悉人日夜俱长。
安得此身作石,
一齐忘了家乡。
中文译文:
南方土地四季都炎热,
人们日夜都长时间地劳作。
如果能够将我的身体变成石头,
就能一同忘记家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宁浦书事六首》之一。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南方酷热的环境和辛勤劳作的描绘,同时透露出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南土四时尽热”来形容南方地区四季都十分炎热。这里的“南土”指代南方的土地,表明了这是一个炎热的地域。接着,诗人用“悉人日夜俱长”来形容人们不分昼夜地辛勤劳作。这里的“悉人”指代所有人,说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在不停地工作。
然后,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变成石头,以此来忘记家乡。这里的“安得此身作石”表达了诗人对逃离现实、摆脱劳作的愿望。石头常常被认为是沉默而冷酷的象征,诗人希望通过将自己变成石头,摆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南方炎热环境和劳作的描绘,同时通过对石头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对自由的渴望。
骢马别已久,鲤鱼来自烹。殷勤故人意,怊怅中林情。茫茫重江外,杳杳一枝琼。搔首望良觌,为君华发生。
一番新火试新茶,又向方桥记岁华。草色前头见江树,桑林多处是人家。拓开白鸟天边眼,背尽红尘脚底沙。临老不知来几度,只看豆麦不看花。
一枝筇竹度年华,自爱藤阴夹雨涯。野叟笑予衣落魄,牧童见客手交叉。染成众缘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
绳床竹簟曲屏风,野水遥山雾雨蒙。长有滩头钓鱼叟,伴人闲卧寂寥中。
,感意气之相期,转羽移宫,写情词以为别。托光华之日月,纵挥洒之云烟,岂无知言,为我回首。以重与细论文为韵,题樟镇华光阁读志别。分鸡犬云中。笑种桃道士,虚费春风。山城看过雁,春水梦为龙。云上下,燕西东。久别各相逢。向夜深,江声浦树,灯影渔篷。旧游新恨重重。便
上方气压湖山胜,老我登临思惘然。一鸟影沉秋水外,千峰势断夕阳前。清尊白发酬今日,画舫朱帘记昔年。独倚危阑重吊古,荒台樵唱起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