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染{拖去扌加酉}颜菊亦酣,霜天风味饱相谙。
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来来塞以南。
云外数峰轻抹翠,雨余一水碎挼蓝。
肩舆催问谁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宁国道间即事》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宁静的国道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枫染颜菊亦酣,霜天风味饱相谙。
在这宁静的国道上,枫叶染上了深红的颜色,菊花也芬芳盛开,仿佛也陶醉其中。秋霜的天空中,风吹拂着,让人可以充分体味秋天的风情。
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来来塞以南。
马蹄声声离开,向北驶向大江之畔,而南方的征雁影子却飞来飞去,停歇在边塞之间。这描绘了旅途的离别与相聚,暗示了行人的辛酸和思念。
云外数峰轻抹翠,雨余一水碎挼蓝。
远处的云中隐约可见几座山峰,它们如同轻轻涂抹上了翠绿的颜色。雨后,余露滴下,水面上泛起片片碎碎的蓝色波纹。这描绘了远山的美丽和水面的宁静,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肩舆催问谁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
行人驾驭的肩舆催促着问路,询问哪家客栈可供夜宿。而夕阳已经开始西落,山峦已经遮掩了半边天际。这表达了行人行程的紧迫感,以及日暮途穷的情景。
这首诗词通过对道间旅途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情思绪的交融。作者以深情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行人在旅途中的忧思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给人以静谧、凄美的感受,让读者沉浸在旅途的情感体验中。
薄薄窗油清似镜。两面疏帘,四壁文书静。小篆焚香消日永。新来识得闲中性。人爱人嫌都莫问。絮自沾泥,不怕东风紧。只有诗狂消不尽。夜来题破窗花影。
君房足下竟成谀,只是韩歆已破除。岂有江湖钓竿手,为君台阁奉文书。
光阴迅速不停留。春去又还秋。展破皱眉头。且唱和、仙歌散忧。百年短景,争名竞利,图恁惹闲愁。休恁苦贪求。但得过、随缘便休。
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馀。田园无岁计,寒近忆樵渔。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福地何萧爽,真祠自杳冥。栋梁传曩昔,草木带仙灵。雾市朝仍合,云扉夜不扃。天风吹玉磬,应是诵黄庭。
弄假如真舞碧空,吹嘘全在一丝风。唯惭尺五天将近,犹在儿童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