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秋晚,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
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
二士权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
别后风月佳时,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
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
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刘一止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著有《类稿》50卷。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存此42首。
诗词:《念奴娇》
朝代:宋代
作者:刘一止
念奴娇,夜夜催金柜。
牡丹花,开时底,落时微。
不及春光,无限新妆态。
玉钗头上相思结,
暗随流水共长天。
中文译文:
想念着奴娇,夜夜催促打开金柜。
牡丹花开放时底,凋谢时微。
无法与春光相比,新妆态无限美好。
玉钗梳上的相思结,
暗暗随着流水一同流到天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刘一止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的美好时光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故山秋晚的时刻,感叹着万物的凋零和流逝,霜林中的景色和他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他对于过去的美好回忆和爱人的思念在崖谷中留下了诗篇,苍苔覆盖的石壁上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诗中提到了二士权奇、一翁衰病,描述了两位杰出的士人和一位年老体弱的长者,他们都在努力奋斗,攀登人生的道路。佛香吹过,让诗人明白了世界的空寂和境界的虚幻。
而在离别之后,风月依然美好,诗人拄着下巴思索着,想起了远方的东林,那里的景色如碧绿般遥远。小砑蛮笺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秀丽句子,这是一种天生的才气,不需要人工雕刻。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意味着诗人的才华非凡,超然物外。他感觉到自己已经踏上了通向仙境的路程,通向丹霄直上的路途。
最后,诗人写到了三千牍,意指诗人将自己的作品献给君主,并期待君主的欣赏和赞誉。这首诗表达了刘一止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十分风味似诗人。有些子太清生。只应最嫌俗子,消瘦却盈盈。风乍静,雪初晴。月微明。泊然疏淡,莫是无情,作个关情。
遗书今羽化,传者匪真书。此老纵横祖,仪秦得绪馀。
句曲山人毛发古,苍精龙佩羽衣轻。道高不授中黄秩,天下皆传外史名。石菌云融丹气拥,玉壶春艳紫霞生。楼居又近林和靖,约我寻梅取次行。
老去低徊强北游,春来消息望南州。别离况复年华换,富贵难令少壮留。行李未知何处定,屠苏还解忆人不。可堪一夜寒江雨,滴作羁怀万斛愁。
典尽春衣不肯归,熊儿扶过瀼溪西。伤时怀抱深於海,掠眼风光醉似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