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浮玉,似凭陵沧海,蹑金鳌背。
又若骑鲸游汗漫,飞入八荒之外。
钟鼓传声,楼台倒影,不类人间世。
徘徊吟眺,恨无陶谢酬对。
今古潮落潮生,问英雄多少,与江俱逝。
直欲乘风归阆苑,疑是三生习气。
未辨鱼蓑,先盟鸥鹭,奈卜邻无地。
从今清夜,梦魂应绕空翠。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
吴琚毕生都用力于米书,然而,米芾生性狂放怪诞,而吴琚性情较为温和。据《宋史翼》本传云:“陈傅良在太学,琚执弟子礼,惜名畏义,不此戚畹自骄。”可见他极有道德修养,所以尽管吴氏学米书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差异,运笔结体,吴书更为俊逸俏丽。董其昌评吴琚云:“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琚的运笔较米书内敛,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看上去十分舒服,即所谓“俊俏”之意。
诗词《念奴娇》是宋代吴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来到凌沧海上,仿佛站在浮玉之上,脚踏金鳌的背脊。
又仿佛骑着鲸鱼畅游,穿越汗漫的海洋,飞到八荒之外。
钟鼓传来声音,楼台倒影如波光,与人间世界截然不同。
我徘徊吟唱,遗憾没有陶渊明和谢震廷这样的知音。
时光如今又已流逝,潮水落去又重新涨起,问问历史中的英雄们,他们与江水一起离去了多少。
我直接乘风回到阆苑,似乎是前世的习气。
还未找到鱼蓑,却先与海鸥与鹭结盟,可惜找不到合适的家乡。
从此开始的清夜里,我的梦魂应该会围绕着空翠旋转。
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描绘了诗人处在凌沧海上的情景,用奇特的视角和动人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海洋的领悟和感受。诗人以浮玉、金鳌、鲸鱼等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诗中的钟鼓传声和楼台倒影,则给读者带来了超越尘世的感受,与人间世界截然不同。诗人对徘徊吟唱和无知音的遗憾,流露出他追求艺术创作和寻求知音的心情。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潮落潮生和英雄离去的情景,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以及对历史和英雄们的思考。最后几句诗则将诗人的心灵寄托在阆苑和夜空中,显示出对追求理想家园和精神归属的渴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构思巧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朱勃风标似可亲,文渊竟作白头新。平时轻侮知何事,辨雪冤诬独此人。
天作之山曷为哉,遥知阊阖正南开。两川文武长江下,百粤车书五岭来。柴望久为周堕典,牢愁多见楚遗才。不知崧岱还何似,我欲将书寄雁回。
晚作临邛客,相如真倦游。又成悲卒岁,及此问归舟。共隐期他日,相逢记此州。江湖有来雁,可以谢书不。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鹿头几立青疑染,龙渡横飞势欲来。
妇翁不可挝,王郎非娇客。十年为从学,苦淡共陻厄。燕雀嗤鸿渐,犬羊睨麟获。遇逢泾渭分,昨梦春冰释。平生五车书,才吐二三策。已作谤薰天,金朱果何益。君穷一窗下,风雨更削迹。诗工知学进,词苦见意迫。俗情傲秦赘,妇舍不暖席。南冶从东家,不闻被嘲剧。师儒并世难。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