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拟试以虫鸣秋》

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
暗中谁擘口,閒里共鸣秋。
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
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
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
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拟试以虫鸣秋》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拟试以虫鸣秋

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
暗中谁擘口,闲里共鸣秋。
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
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
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
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虫鸣的声音来表达秋天的意境。诗人通过虫鸣的形象,描绘了大自然在秋天的变化和万物的响应。

诗的开头写道:“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大化是指天地万物的变化,无休则表示这种变化是连续不断的。诗人以虫鸣来象征万物的声音,表达它们在这种变化中没有自由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暗中谁擘口,闲里共鸣秋。”意味着虫鸣在暗处发出,却共同奏响了秋天的乐章。这里的虫鸣象征着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交织和和谐。

接着诗中写到“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蟾蜍的气息感受起来很冷,而蟋蟀的声音传来则显得忧伤。这些描写通过形象的对比,增强了秋天的寒冷和凄凉的氛围。

然后诗人写到“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这里的幽闺指的是女子的闺房,杼柚是指女子的织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女子在秋天的默默劳作和寒冷环境下的辛苦。

最后两句“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表达了诗人对于虫鸣声的思考。诗人认为,虫鸣声虽然微小,但它们仍然敢于发出声音,尽管这声音可能没有太多实际的效果。与之相比,诗人认为自己的呢喃之声无益,甚至不如唤醒鸠鸟的声音那样有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虫鸣的描绘,以及对秋天氛围和人与自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受和对于自己声音的思考。通过虫鸣声的形象,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谐和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 《征夫》

    白骨茫茫散不收,朔风吹雪度瓜州。残阳欲落未落处,照尽行人今古愁。

  • 《时秋积雨霁》

    酝酿丰年付老农,挽回凉信报诗翁。巫山久暗埋寒碧,湘水初明浴晚红。帘卷柳阴先得月,簟横梧影早嘘风。天公快我披云愿,万里乾坤一望中。

  • 《题简上人西亭诗文后》

    真如非字义,绮语道之疵。未见西亭作,长为北磵欺。晚因僧媚远,初实客从曦。多少才名士,沉沦世不知。

  • 《唐伯庸以诗谢作读书林记次韵答之》

    缠居原不见纷华,矮屋疏篱只一家。雪后松筠初换叶,春深桃李自开花。读残青竹无人到,览罢黄庭已日斜。此道已来成寂寞,似君端合向人夸。

  • 《过清宇新居再用开字韵》

    市远嚣尘息,窗明老眼开。句从天外得,书自日边来。久住当成趣,相看不忍回。凉生初却扇,月出好衔杯。

  • 《轿中风翻书卷》

    卷册登车强出山,展来未读眼先昏。无端又被春风妒,叶叶吹开更扬翻。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