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安天命,养器以待时。
匪谓闭其门,端坐无所为。
东家田中苗,既种且溉之。
西家不复尔,秋至或忍饥。
一得异一失,非天有偏私。
口实云自求,曷不观诸颐。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拟古五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达人安天命,养器以待时。
匪谓闭其门,端坐无所为。
东家田中苗,既种且溉之。
西家不复尔,秋至或忍饥。
一得异一失,非天有偏私。
口实云自求,曷不观诸颐。
中文译文:
有智慧的人安心顺从天命,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并非闭门不出,坐而无为。
东家的田地里有茁壮的苗子,既已种下就要灌溉。
西家的田地没有如此,秋天到来时可能会忍受饥饿。
一方面得到的与失去的不同,不是天意偏袒。
口粮需要自己去争取,为什么不去观察和学习他人的智慧呢?
诗意和赏析:
《拟古五首》这首诗词通过对比东家和西家的田地,探讨了人生中的得失和努力的重要性。诗中的“达人”指的是有智慧和见识的人,他们明白顺应天命并养精蓄锐,等待适时行动的重要性。与闭门不出的形象相对应,诗中提到并非真的闭门无为,而是等待时机的到来。
诗中的东家和西家象征着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处境。东家的田地有茁壮的苗子,这意味着他们种下了希望并不断努力去滋润和照料,而西家的田地则没有如此,秋天到来时可能会面临饥饿。这种比较表达了人生中努力与不努力、得到与失去之间的联系。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人们需要自己努力去寻求口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诗人呼唤人们要观察他人的智慧并从中学习,以求得更好的生活。通过这种观察和学习,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得失和挑战。
《拟古五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生中的选择、努力和智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同时引发读者对于个人奋斗与命运关系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富有意象的描写和抒发,启示人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应当选择积极行动,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旱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血流既四面,乃亦断二肠。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惟恐征战不还乡,母化为鬼妻为孀。
遥知把酒对重阳,檐外秋声叶半黄。落幔想当追故事,披襟仍喜得新凉。自邻僻处真匏系,只羡清吟属雁行。闻说家槛增壮丽,落成应许到华堂。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
蜀帝化子规,啼血思还家。玉环苦微疢,寄汝呼痛牙。物类相殊或相托,悲鸣一夜梨花落。三郎玉柙已成尘,半匕金罂谁和药。紫驼翠釜不生兵,何与涪南新侧生。人间极宠皆祸兆,莫把妖魂幻飞鸟。平生误识安禄山,马嵬欲死先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