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南轩》

木端青崖轩,惨淡寒日暮。
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
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
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
久无胸中居,颇识书上趣。
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南轩》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木端青崖轩,
惨淡寒日暮。
鸣鸠已安巢,
飞鹊尚求树。
物情限与夺,
兹理奚以据。
谅知巧者劳,
岂得违所赋。
久无胸中居,
颇识书上趣。
圣贤虽山丘,
相望心或庶。

中文译文:
坐落在青崖上的木制小轩,
苍凉的寒日即将西沉。
鸣鸠已经安顿在巢中,
飞鹊仍在寻找树木。
人与物的情感受到限制与剥夺,
这种道理又有何依据?
我理解聪明的人是辛劳的,
怎能违背天赋的才能?
长期没有心灵的栖居之所,
我稍微懂得书本的乐趣。
圣贤虽然在山丘上,
彼此心灵或许相通。

诗意和赏析:
《南轩》是曾巩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词作品。诗中以青崖上的木制小轩为背景,描绘了寒日将落的凄凉景象。鸣鸠已经归巢,而飞鹊仍在寻找树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与家乡的隔离和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物之间情感关系的思考。作者认为,人与物之间的情感是受到限制和剥夺的,但这种情感的基础在哪里?作者对此表示疑惑。

接下来,作者认为聪明的人是辛劳的,不能违背自己的才能。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人们应该发挥自身才能,不违背自己内在天赋的思考和认同。

然后,作者表达了自己长期没有心灵栖居之所的感受,但他在书本中找到了一些乐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离乡背井的环境下,通过阅读书籍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最后,作者提到圣贤虽然身处山丘,但他们的心灵或许会相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与圣贤心灵相通的渴望和向往,也是对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词情感沉郁,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对于人与物情感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心灵寄托和心灵相通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诗词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和共鸣。

  •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辩以饰诈,言以致文。苟弗执礼,宜奠释纷。朽木粪墙,置不足言。言语之科,粗然有闻。

  • 《八声甘州》

    听__漏永,洗银林、梅英半寒收。正蟾辉舒粉,云容缕色,切近妆楼。人在东风伫立,悄悄独凝眸。多少横斜影,萦绕江流。只有清香暗度,堕髻簪珥玉,曾赋清游。认瑶车冰辙,佳致肯延留。指蓬山、青砂初转,望沧溟、羽佩一同舟。仙娥许,酒渑与我,消尽春愁。

  • 《威烈王》

    大柄潛移势可忧,朝网未正况诸侯。时人只咎轻分晋,不道东西已剖周。

  • 《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诗》

    高情乐闲放,寄迹山水中。朝霞铺座右,虚白贮清风。潜窦激飞泉,石路跻且崇。步武有胜概,不与俗情同。

  • 《访村老》

    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骨肉团栾无远别,比邻假贷不相违。人间可羡惟农亩,又见秋灯照捣衣。

  • 《绍兴祀皇地祗十五首》

    坤元博厚,对越天明。展事方泽,禀惟顾歆。嘉玉量币,祗牙纯精。锡我繁祉,燕及函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