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南唐》

中原赤气已龙兴,岂必桥江罪若冰。
花不忍看春哭后,金何曾惜岁斋僧。
失身亡国非无痛,保士全民尚可矜。
复遇大梁爱文艺,余臣往往与瀛登。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南唐》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原的红光已经重新兴起,难道就一定要把桥江的罪恶像冰一样冻结吗?花儿不愿意看到春天哭泣过后的景象,黄金又何曾舍得在岁月中惜留给斋僧。失去自身而丧失国家,虽然痛苦,但保住士兵,保全人民还是值得自豪的。再次来到大梁,我爱上了文艺之城,我这些居士常常与瀛洲的人一起登临高处。

诗意和赏析:
《南唐》这首诗词写了方回对南唐的苦衷和不甘。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朝廷,它曾经在中原地区势力兴盛,但最终被北方的宋朝所灭。诗中的"中原赤气已龙兴"表达了方回对中原的看重和渴望重建南唐的愿望。他认为南唐的罪行不足以被冰封,希望南唐能够重新崛起。

花儿不忍看春天哭后的景象,表达了方回对战乱和苦难的感同身受,希望能够保护美好的事物,不愿看到它们受到伤害。而"金何曾惜岁斋僧"则指出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和不顾国家财政的行为,对金钱的浪费和不舍得给予僧侣岁月一定的尊重。

诗的后半部分,方回表达了对自身和国家命运的思考。他承认失去国家是痛苦的,但他认为保住士兵、保全人民是值得骄傲的,这体现了他忠诚于自己信仰和责任的精神。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余臣往往与瀛登",表明他再次来到大梁(即宋朝的首都)后,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词既表达了方回对南唐兴亡的思考和感慨,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通过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表达了对复兴和美好未来的希冀,并表达了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

  •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已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 《和赵嘏题岳寺》

    疏钟细响乱鸣泉,客省高临似水天。岚翠暗来空觉润,涧茶馀爽不成眠。越僧寒立孤灯外,岳月秋当万木前。张邴宦情何太薄,远公窗外有池莲。

  • 《题元真观屋壁二首》

    冬青干已老,柏树亦萧萧。紫殿岁年远,黄冠早晚朝。井甘邻共汲,食寡腹常枵。永夜看河汉,仙人似见招。

  • 《步至东庄》

    泽国寒虽晚,霜天已迫冬。荞花雪无际,稻米玉新舂。身已风中叶,人方饭後钟。儿能哀老子,努力事春农。

  • 《祢衡》

    怀中漫刺欲何之,四海交游只两儿。不死曹瞒死黄祖,杀身何补汉兴衰。

  • 《松下晓栉》

    凌晨盥漱罢,独步南阶行。悄然四邻寂,暂此息营营。散发绿阴下,一栉晨风清。弹冠尘自散,振衣香更轻。松露空中坠,荷气静时生。悟脱遂真性,俯仰忘忧情。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