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斑之兽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舆卫。
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
胸中猛虎自调服,是故异物成一家。
我观阎浮提众生,同床猜忌若冰炭。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斑斑之兽本山林,
In the forest dwell creatures with speckled coats,
升堂入室作舆卫。
They ascend the halls and guard the chambers.
小僧奉施军持水,
A young monk offers water for the thirsty,
弭耳来受救渴供。
Quieting his ears to accept the offering.
胸中猛虎自调服,
Within his heart, a fierce tiger is tamed,
是故异物成一家。
Hence, different beings unite as one family.
我观阎浮提众生,
I observe the countless sentient beings,
同床猜忌若冰炭。
Sharing a bed, they suspect each other like burning coals.
诗意:
这首诗以南山罗汉为题材,通过描绘南山中的斑斑之兽、小僧奉水等场景,表达了黄庭坚对于和谐共处、团结友爱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斑斑之兽象征着各种不同的生物,而小僧奉水则代表着善行和奉献精神。诗人认为通过自我调节和互相理解,异物能够融合成一家,表达了黄庭坚对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渴望。
赏析:
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南山中的情景,通过对斑斑之兽和小僧奉水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和谐共处和互助精神的讴歌。诗中的胸中猛虎自调服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力量和智慧,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外界的异物时,应该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融合彼此,实现和谐共存。最后两句表达了黄庭坚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猜忌和冷漠的现象,呼吁人们要消除猜忌,互相信任与理解,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明确的意象,表达了黄庭坚对于和谐共处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它鼓励人们要以善行和奉献的精神,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构建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
草宿披宵露,松餐立晚风。乱离嗟我在,艰苦有谁同。祖逖关河志,程婴社稷功。身谋百年事,宇宙浩舞穷。
野鹤元同性,晴山正满门。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应当如是观,客至亦忘言。
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人心与吾兮谁问。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枫。噫,送子东。望君之门兮九重。女无悦己,谁适为容。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昔与游兮皆童。我独穷兮今翁。一鱼兮一龙。劳心兮忡忡。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锺。
微火如萤度篆盘,明窗坐败几蒲团。群儿谁信老怀嬾,万事不禁醒眼看。道在箪瓢端自足,心闲天地本来宽。此生自断君知否?不办归装也挂冠。
身事未如意,眉头不暇攒。青衫笑官冷,白屋带儒酸,痴性生业澹,中年贫最安。不为温饱计,尽可耐饥寒。
元是西都散汉,江南今日衰翁。从来颠怪更心风。做尽百般无用。屈指八旬将到,回头万事皆空。云间鸿雁草间虫。共我一般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