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南歌子(感旧)》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南歌子(感旧)》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我心中的懊悔和遗憾,谁说可以轻易消弭。
半年眉绿未曾开。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没有得到释放。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明亮的月光和宜人的微风在宁静的地方,让人猜想着。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春雨洗去了冰封的寒意,温暖的风吹拂着已经熄灭的灰烬。

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在这里,我为谁而弹奏一曲呢?留住曲终时的最后一拍,等待你的到来。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往事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间短暂和无法改变过去的懊悔之情,同时通过描述明月和微风,表达了对宁静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春雨洗去残留的冰冷,温暖的风吹拂着冷灰,暗示着希望和新生。最后,他留住曲终时的最后一拍,期待着未来的到来,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期盼。

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词才华。

  • 《普明院避暑》

    选胜避炎郁,林泉清可佳。拂琴惊水鸟,代麈折山花。就简刻筠粉,浮瓯烹露芽。归鞍微带雨,不惜角巾斜。

  • 《泛楚江》

    九重城外家书远,百里洲前客棹还。金印碧幢如见问,一生安稳是长闲。

  • 《南中咏雁诗》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 《题庵壁》

    身似蜗牛麤有庐,却缘无用得安居。地炉封火欺寒雨,纸阁油窗见细书。荞熟山僧分餺飥,船来溪友饷薪樗。闭门莫笑衰颓甚,读易论诗亦未疏。

  • 《妙莲阁》

    休论雪窦与云峰,且看天台剑戟丛。万水千山来阁上,一花六叶现池中。谁将色界填空界,不离香风席祖风。有底妙莲谈不尽,却成赋笔与兴翁。

  • 《池州》

    五老湖光远,九华山色昏。南冠前进士,北部故将军。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