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日输晴宿霭妆,征鸿迎暖到南州。
相呼相唤稻粱熟,年去年来芦苇秋。
琴操曾遗中散恨,海濒还见子卿不。
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暮秋闻雁》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弱的阳光透过晴朗的天空,淡淡的雾霭如妆点一般。南方的州城迎来了温暖的候鸟。它们相互呼唤,稻谷和谷物已经成熟,岁月流转,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曾经演奏过琴曲,留下了中散的悲伤,海边依旧见到了子卿的身影。傍晚时分,不要离开江边的楼阁,这里长久以来是别离之人倚靠的地方。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的景象,通过描写微弱的阳光、晴朗的天空和淡淡的雾霭,展现了秋天的凄美氛围。诗中提到的候鸟迁徙,稻谷和芦苇的成熟,以及琴曲中的悲伤,都是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海濒还见子卿不”是指子卿这个人物即使在海边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暗示了诗人对于亲友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表达了对别离的不舍和对归乡的期待,江楼成为了别离之人倚靠的地方。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离别和思念的感慨。同时,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流畅,给人以悠扬的音乐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深沉的情绪和诗意的美。
险尽涂初坦,寒轻日向中。稻云迟雨碧,荞雪早霜红。五日再行役,二年三鞠躬。只言弃官久,却与在官同。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曾见宜秋辇路门,大书黄榜许游行。汉家宽大风流在,老去西湖乐太平。
方塘纳霁景,一碧共晴寒。微波坐来息,人意亦平宽。
碧溪曾寄流红字。忍话当时事。重来种种尽堪悲。有酒盈杯、聊为故人持。夜闲剪烛西窗语。怀抱今如许。尊前莫讶两依依。绿鬓朱颜、不似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