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儿,远陂牧。
远陂牧牛芳草绿,儿怒掉鞭牛不触。
涧边古柳南风清,麦深蔽日野田平。
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牸卧噍饥不鸣。
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
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冈头望。
日斜风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
远村放牧风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恶。
珠玑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牧牛儿》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牛儿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田园牧歌的美好景象。
诗中描述了牧牛儿在远离村庄的陂塘地区放牧牛群的情景。牧牛儿带着牛群在青翠的草地上放牧,牛群吃着绿草,牧牛儿手持鞭子,但他并不需要用鞭子驱赶牛群,因为牛群听从他的指挥,不会触犯他的怒火。
诗中还描绘了涧边有古老的柳树,南风吹过时清爽宜人。田野里的麦子长得茂密,遮蔽了太阳,野田平坦广阔。乌犍砺(一种牛的品种)在春天里争斗嬉戏,而老牛则躺在一旁,饥饿而不发出声音。
诗中还描述了小牛跳跃嬉戏,没有草可吃时,它们会通过林子里的声音回应母牛的召唤。老牧人念着儿子,自己带着食物,出门时先爬上山头远望。太阳斜照,风雨打湿了牧人的蓑衣,他拍手唱歌,寻找伴侣一起回家。
诗中还描绘了远离村庄的牧场,风日渐暗,近村的牧场泥泞不堪。珠玑(指贵族子弟)和燕赵(指北方地区)的孩子们并不了解这样的生活,而牧牛儿只知道在牛背上快乐地生活着。
这首诗通过描绘牧牛儿的生活,展现了田园牧歌的宁静和美好。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牧牛儿快乐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山郡不沟郭,荒居无翳壅。爱人忠主利,善守闭为勇。苟非小勤瘁,安得期逸宠。版筑恐土疏,襄城嫌役重。藩栅聊可固,筠篁近易奉。差池截浦沙,缭绕缘隈垄。矗似长云亘,森如高戟耸。预绝豺狼忧,知免牛羊恐。闾里宽矫步,榛丛恣踏踵。始果游处心,终日成闲拱。
长恨箫声隔粉墙。争教移住五云乡。一溪春水关何事,流水桃花赚阮郎。风搅梦,月侵床。情缘消得海生桑。鸳鸯不锁黄金殿,雌蝶雄蜂枉断
云冥冥,风凄凄。绮疏未白鸡已啼,角声才断辟朱扉。辟朱扉,款朝日。君王剑佩朝诸侯,赫赫明明光万国。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乞巧谁凭。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此夕何夕也。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
活人绝技古今无,名下从教世俗趋。坟土尚堪充药饵,莫嗔医者例多卢。
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宁复在人间。八五游历曾非梦,疑昔登临未定山。有路篱雀飞不到,无知松柏老能闲。要从何处寻丹嶂,莫使匆匆卤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