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目疾》

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继,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证圆通。

作者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目疾》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公怒我眼常白,所以戴上昏花眼镜。
不怪参军谈论瞎马,但妨碍中散送飞鸿。
戴眼镜让谁能继承我的官职,损害读书才华的确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教修行的一种,又如何能够证悟至圆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和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目疾的感受。诗中的“天公怒我眼常白”意味着上天似乎对他的视力问题发怒,使他的眼睛常年失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戴上了昏花眼镜,表现出一种自嘲和无奈的态度。

在第二句中,作者提到了“参军谈论瞎马”,这是一种比喻。参军指的是朝廷官员,而瞎马则指代眼睛失明的人。作者暗示自己的目疾并没有妨碍他在官场上的表现,但对他的学问和才华产生了一些影响。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作者进一步表达了他对戴眼镜的困惑和对读书成果的担忧。他问道,戴眼镜的人将来如何继承他的官职,又如何能在读书和学问上有所建树。这表现了作者对自身缺陷的认知和对于眼睛问题带来的限制的担忧。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提到了“九恼”和“律证圆通”。九恼是佛教中修行者所面临的九种困扰,作者以此来比喻自己的目疾问题。他认为,即使他面临困扰,但他仍然可以通过修行和努力实现内心的圆融和解脱。

整首诗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目疾的痛苦和对前途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克服困难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坚定信念。通过运用比喻和反讽,诗人将个人经历与佛教的修行相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 《思佳客》

    玉辔青骢去不归。锦中频织断肠诗。窗凭绣日莺声婉,帘卷香云雁影回。金缕扇,碧罗衣。蝶魂飞度画阑西。花开花落春多少,独有层楼双燕知。

  • 《句》

    百里欢声歌扇底,万家和气酒杯中。

  • 《游灵鹫寺堂中然独作礼开山定心尊者尊者唐人》

    半世吴松理钓丝,蜀山著脚岂前知。云堂已散三三众,卵塔空寻点点师。戴雪数峰临峭绝,浮花一水舞沦漪。劳生未尽能重到,应扫流尘读此诗。

  • 《哭王仆射相公(名播,时兼盐铁,暴薨)》

    子侯一日病,滕公千载归。门庭怆已变,风物澹无辉。群吏谒新府,旧宾沾素衣。歌堂忽暮哭,贺雀尽惊飞。

  • 《书怀寄王秘书》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 《寄曾逢原》

    孟夏气候好,林塘媚晴辉。回渠转清流,藻荇相因依。丛薄起疏籁,众鸟鸣且飞。高城带落日,光景酣夕霏。即事远兴托,抚己幽思微。超摇弄柔翰,徙倚弦金徽。美人邈云眇,志愿固有违。丹青傥不渝,与子同裳衣。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