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
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
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
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
间不得。
有先见著龟,消得君王忆。
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摸鱼儿(闽漕王幼学作碧湾丹嶂堂,歌此词,以墨本见寄,依韵和之)》是王迈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摸鱼儿》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昔日我居住的元城,一生都过得很清高,独自在南方都城靠着坚实的墙壁高处休息。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
留在家务农也算是过上了元城那样的生活,为何不肯虚度时光去寻找一点乐趣。
曾直笔,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
曾经写下字句,表明我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多次拜见帝王的面额。
明时逐客。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在明亮时光下,追逐见客,却亲临丹山,取而代之,对这片碧绿的湾口。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梅山时访仙迹。
清澈而闲适,无奈登临登山有这个癖好。时常去梅山觅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
神仙们特别喜欢你的公心事,一见面就愉快地坐在你的宴席上。
间不得。有先见著龟,消得君王忆。
短暂地相见时间太少。你先见到乌龟,在这个瞬间让君王怀念你。
天阍不隔。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天上的门阀没有阻隔。要想渡过危险的孤船,找到支持的柱子,公侯向外寻求谁的帮助呢。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王迈的一些个人经历和心情,表达了他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社稷安危的关切。
诗中首先描绘了王迈曾经高居元城的情景,以及他现在怀念那种清峭的生活。他认为坚守在家里务农也是一种清高的生活方式,但他觉得自己并不甘心虚度年华,渴望有所作为。
接着,王迈表达了自己通过写字来对社稷安危表示关切的意愿,他多次去拜见帝王请求捐赠。然而他发现,明亮的时光里虽然有很多机会见到贵人,但这些机会往往短暂而匆忙。
而在王迈追求仙迹的旅途中,他发现神仙们更加倾向于赞赏他的公心事迹,喜欢坐在他的宴席上。这或许意味着王迈更加关心民众的福祉,莞尔一笑的神仙对他的肯定让他备感欣慰。
最后,王迈思考了一个问题,他认为自己需要找到一个支持自己的柱子来渡过困境,但他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整首诗以王迈的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对神仙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
险尽涂初坦,寒轻日向中。稻云迟雨碧,荞雪早霜红。五日再行役,二年三鞠躬。只言弃官久,却与在官同。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曾见宜秋辇路门,大书黄榜许游行。汉家宽大风流在,老去西湖乐太平。
方塘纳霁景,一碧共晴寒。微波坐来息,人意亦平宽。
碧溪曾寄流红字。忍话当时事。重来种种尽堪悲。有酒盈杯、聊为故人持。夜闲剪烛西窗语。怀抱今如许。尊前莫讶两依依。绿鬓朱颜、不似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