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本无垢,坐受瘴雾侵。
马倦不加鞭,暑气令人昏。
去年蝗为灾,千家百不存。
流亡不自保,聚掠连诸村。
闵闵望一雨,可招若敖魂。
旱势复如此,早禾空如云。
丰登数有常,赤子皆天民。
惜此三尺雨,龙师恐不仁。
禳禬古有法,至和格神人。
不见东海郡,孝妇冤欲伸。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闵雨》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为主题,通过对雨水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注,表达了作者的深情和关怀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青山本无垢,坐受瘴雾侵。
马倦不加鞭,暑气令人昏。
去年蝗为灾,千家百不存。
流亡不自保,聚掠连诸村。
闵闵望一雨,可招若敖魂。
旱势复如此,早禾空如云。
丰登数有常,赤子皆天民。
惜此三尺雨,龙师恐不仁。
禳禬古有法,至和格神人。
不见东海郡,孝妇冤欲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困境的担忧。诗中描绘了遭受瘴雾困扰的青山,炎热的天气使人疲惫和昏沉。去年的蝗灾使许多家庭几乎无法生存,流亡者只能聚集掠夺村庄。作者期望一场雨水的降临,如同招唤敖魂一样,带来宝贵的水源,但旱情仍然严重,早稻田空如云。尽管丰收是有规律的,但目前的干旱使得农民们无法获得预期的收成,而他们都是天命所归的赤子。诗人对这场仅仅三尺雨的期盼,表达了对龙神的恳求,希望他能怜悯人民的困境。最后两句提到了古代的祭祀仪式和至和格神人,暗示了诗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求助。然而,东海郡的孝妇的冤屈却无人理会,这呼应了整首诗中对社会不公的隐忧。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社会动荡的景象,通过诗人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时局的忧虑,抒发了他对人民处境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同时,通过古代祭祀仪式和神人的提及,诗人暗示了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并寄托了对神灵庇佑和人间正义的期望。整首诗以朴实的词句传递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思考与共鸣。
岸帻萧骚雪满簪,一闲真是直千金。归来栗里多情话,病后香山少醉吟。久坐蒲团焦叶放,闲拖藜杖藓花深。饥时吃饭慵时睡,何暇将心更觅心。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劚破苍苔色,因栽十数茎。窗风从此冷,诗思当时清。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声。不同桃与李,潇洒伴书生。
怨梦因无好梦成,昨宵忽得快平生。数间矮屋浮云外,几曲澄溪待月明。惊见道书新着蠹,怜余半砚旧题名。文心一缕三生业,只恨清愁搅墨兵。
活国吾犹仰,探囊智有馀。名家坚白论,能事硬黄书。传市方成虎,临渊倘羡鱼。未应闲此手,磨墨墨磨渠。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净。开间望锺山,松石皓相映。故人过我宿,未尽跻攀兴。而我方渺然,长沙一归艇。款段庶可策,柴荆当未暝。与子出东冈,墙西扫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