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林诸侄在,还住本师房。
共扫焚修地,同闻水石香。
莫将闲世界,拟敌好时光。
须看南山下,无名冢满冈。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勉道林谦光鸿蕴二侄
旧林诸侄在,还住本师房。
共扫焚修地,同闻水石香。
莫将闲世界,拟敌好时光。
须看南山下,无名冢满冈。
诗词中文译文:
勉劝林谦的两个侄子
旧时的林谦的几个侄子,在老师的房间里仍然寄居。
共同清扫焚烧修行的地方,同时聆听水石的芬芳。
不要把平凡世俗的事情,与美好的时光相对峙。
务必来到南山下,看看无名墓坟的密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齐己的作品,描述了林谦的两个侄子勤奋修行的情景。诗人以林谦光鸿蕴二侄为题材,表达了对他们专心修行的敬佩之情。
诗的第一句“旧林诸侄在,还住本师房。”描绘了林谦的两个侄子依然寄居在老师的房间里,继续学习修行。这表明了他们对修行的执着和对师父的尊敬。
诗的第二句“共扫焚修地,同闻水石香。”描述了他们一起清扫焚烧修行的地方,并一同倾听水石之间的美好声音。这表达了他们对修行环境的整洁和对自然之音的敏感。
诗的第三句“莫将闲世界,拟敌好时光。”意味着诗人劝告他们不要与平凡的世俗相比,虚度美好的时光。这句话是对他们专注修行的劝告,提醒他们不要受到外界杂乱环境的干扰。
诗的最后一句“须看南山下,无名冢满冈。”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前往南山下看看无名墓坟的密布,从而感受无名英雄的崇高与伟大,激励他们在修行道路上不断努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林谦的两个侄子的赞美和鼓励,表现了对修行精神的崇敬和对道德涵养的推崇。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意象,强调了修行环境的重要性,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这首诗充满了对真正修行者的敬仰,并通过描述他们的修行状态来弘扬了崇高的道德价值观。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晓从千骑越重闉,轧轧篮舆渡古津。万叠青山烟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笑携红袖寻莲社,醉折黄花上葛巾。此会从今成故事,他年应记座中人。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一点微云何处来,散作人间三日雨。晓来忽推窗,所见非常处。白玉作楼台,烂银为国土。盐官王老师,偈颂一百五十首欢喜无著处。拈起须弥槌,击动虚空皷。清音闻远近,雅韵贯今古。法眼和一通,听之犹莽卤。古人有言兮,千年田,八百主。
浮阳横巨浸,南巷拥旌旃。别带秦城雨,行闻魏国蝉。碛鸿来每后,朝日见常先。东鄙云霞广,高林间水天。
太守龙为马,将军金作车。香飘十里风,风下绿珠歌。莫怪坐上客,叹君庭前花。明朝此池馆,不是石崇家。
娲皇识五石,炼之能补天。补天有何迹,五石世不传。五石岂不传,人心禀灵坚。一日彝伦叙,千年造化全。此石经几炼,天亦经几补。火候吾有之,吾师鲁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