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烧之观,予尝以为叹。
此诗之存,予又以为欣。
一鉴远耳,而戚休之以身,天乎非人。
岳珂(一一八二~?),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飞孙,霖子。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预开禧北征之役。因预知北征之弊,于战败后召爲朝官,歷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农丞权知嘉兴府。十二年,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摄知镇江府。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诗爲门人韩正伦文致告讦,获罪罢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爲湖广总领。三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四年,復起爲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横敛罢,居吴门。卒年六十余。珂好文学、喜书法,与刘过、辛弃疾等有交往。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等传世。《玉楮集》八卷,系自编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诗,取《列子》刻玉爲楮三年而成之意。另《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百首。又有《宝真斋法书贊》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献。事迹散见本人有关着作、并附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岳珂诗,《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孙元声等收藏、周念祖等雠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玉楮诗稿》(简称小集)、《宋诗抄·玉楮集抄》(简称诗抄);《棠湖诗稿》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拜经楼丛书》本(简称拜经楼本);《宝真斋法书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丛书集成》排印本(简称聚珍版),辑录时删落部分过于接近骈文之作。合编爲十九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米元章鉴远后诗帖赞》是宋代诗人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野火的观察和感慨。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烧之观,我曾以为叹息。
此诗的存在,我又以为欣喜。
一声远叹,我忧虑着他的安危,天哪,这是超越人类的行为。
诗意:
诗人在野火的景象面前发出了感叹。他对野火的存在感到忧虑,但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一种美的存在。他惊叹于野火的威力,认为这种现象超越了人类的能力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词以野火为主题,通过对野火的观察和感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面对野火时,一方面感到忧虑和叹息,因为野火带来的破坏和危险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他也从野火中感受到一种美的存在,这种美或许是源于野火的狂放与奔放,以及自然界的力量和律动。诗人用"一鉴远耳"来形容自己的感叹,意味着他的眼界超越了常人,能够从野火的景象中察觉到更深层次的意义。最后一句"天乎非人"则表达了诗人对野火的惊叹,野火所展现的破坏力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和能力。
整首诗词通过对野火的观察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有限性的思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流露出他对自然界的感慨和对世界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
学无为,离尘俗。结草为庵山水绿。散诞无拘束。南山看过牛如玉。人牛且喜俱相熟。脱下蓑衣吹一曲。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可保斯文犹未坠,庙堂宜亦用儒臣。
疏烟明淡雨膏如。青入烧痕初。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随杖履,有琴书。酒盈壶。风前花下,睡起醒时,着我篮舆。
倚天无数玉巉岩,心觉庐山是雪山。未暇双林寻净侣,试招五老对苍颜。远游借问有何好,胜赏何曾容暂间。却恨此生云水脚,误随人去踏尘寰。
法度名儒奉束修,帝师礼数亦宜优。公卿股栗朱云剑,白首门生忍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