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世俗尚依违,靡靡风流日正微。
吾病未能终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
况当天下难能地,欲拨憸人未发机。
要格君心是知术,不然应合买山归。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诗词:《靡靡》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源源世俗尚依违,
靡靡风流日正微。
吾病未能终是是,
人言何似喜非非。
况当天下难能地,
欲拨憸人未发机。
要格君心是知术,
不然应合买山归。
中文译文:
世间的风尚规范仍然背离着本真的道德准则,
虚无飘渺的风雅生活渐渐式微。
我那病痛未能终结,不断地反复,
人们的言谈举止为何如此虚伪。
况且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难得真心相待,
渴望改变虚伪的人们尚未有所作为。
要想触动你心灵深处的真知灼见,
否则只能归隐山野,远离尘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世风日渐低落、道德规范逐渐疏离的感慨与忧虑。作者觉得现实社会的风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偏离了传统的道德准则,导致风雅的生活方式逐渐式微,代之以虚无飘渺的风流日常。作者自身的病痛也在不断地反复,无法得到彻底的康复。人们的言谈举止也变得虚伪,不真实,让作者感到困惑和失望。
在如此现实的社会环境下,真心相待的人变得难以找到,渴望改变当前虚伪状态的人们也未能有所作为。诗中的“拨憸人未发机”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激起那些还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们的思考和行动。他希望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真知灼见,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关注。
最后两句“要格君心是知术,不然应合买山归”,表达了作者对于读者的期望。他希望读者能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真正理解和掌握真知的智慧。否则,只能选择隐居山野,远离纷扰的尘世。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道德沦丧、人际关系虚伪的忧虑和对于真实和纯粹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读者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的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去时儿在腹,忽已语嚘哑。何日番休了,迎爷两手叉。
绛阙珠宫何处,碧梧双凤吟。为底事、一落人间,轻题破、隐韵天音。当时点云滴雨,匆匆处,误墨沾素襟。算人间、最苦多情,争知道、天上情更深。世事似晴又阴。罗襦甲帐,回头一梦难寻。虎啸崎嵚,护遗迹、尚如今。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霜空月明,天风响、环佩飞翠禽
汲水堤边杨柳花,东风吹散五侯家。江南一去繁华远,梦觉青山自煮茶。
秋水江南紫蟹生,寄来千里佐吴羹。楚人欲使衷留甲,齐客何妨死愿烹。下筯未休资快嚼,持螫有味散朝酲。定知不作蟛蜞悮,曾厕西都博士名。
几年不到东岩下,旧住僧亡屋亦无。寒日萧条何物在,朽松经烧石池枯。
水色山光入画屏,浩然相对自由身。芳菲莫恨无情去,天地常藏不尽春。傥得江河化酒醴,何须瓦砾点金银。花开花谢两休问,且向樽前一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