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
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
故有斯人慰寂寥。
中文译文:
沉魄和浮魂不能被召唤,
留下的著作一读就能感受到他的才华。
不必在乎世人对他的批评和嘲笑,
因为正是有这样的人来安慰我的孤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题目为《孟子》。这首诗以孟子为题材,表达了对孟子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独和寂寥之感。
首先,诗中提到了“沉魄浮魂”,这是指孟子的精神和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人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作者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孟子思想的崇高和超越性,认为他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无法被轻易抹去。
接着,诗中提到了“遗编一读想风标”。这句话意味着只需阅读孟子的著作,就能感受到他的风采和卓越。孟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孟子著作的敬仰,并强调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独和寂寥之感的宽慰。作者认为,尽管在世俗的眼光中,对孟子的崇拜可能被看作是迂腐和狭隘的,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家存在,才能安慰自己内心的孤独。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孟子思想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独感的理解和宽慰。通过对孟子的赞颂,作者传达了对理想和精神追求的重视,以及对孤独者的理解和支持。整首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孟子思想的认同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国艳天香相竞秀,琼苑风光如昨。露洗妖妍,风传馥郁,云雨巫山约。春浓如酒,五云台榭楼阁。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增隆山岳。两世明君,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东皇呈瑞,更无一片花落。
縠波亭下一维舟,小对秋风梳白头。欲赋新诗欠时体,江河万古叹风流。
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
{嫠去女加刀}面花门未果驯,夏人兵马薄熙秦。谁将鞭策驱时运,十数年间日日新。
南衙柔软北萦纡,霜碧霜青各立株。但得东皇均一笑,黄梅吹蜡白软酥。
贪而忘止。贪即生瞋逢饱喜。一逐贪风。恨不当初嫁邓通。残杯剩酒。食籍名中犹折寿。若使兼何。他日阴司罪过多。安城食临汝,饰湛之美兼何孟,谓何_、孟灵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