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孟子·行所无事》

天理须殊本自然,自然天道合无天。
一毫小智生穿凿,所性之真已弗全。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诗词:《孟子·行所无事》
朝代:宋代
作者:陈普

中文译文:
天理须殊本自然,
自然天道合无天。
一毫小智生穿凿,
所性之真已弗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陈普的《孟子·行所无事》,表达了对自然与天道的思考和对人性真实性的质疑。

诗中首句"天理须殊本自然"意味着天理本应与自然相符合。天理指的是宇宙的道理和原则,应当遵循自然法则。第二句"自然天道合无天"表达了自然和天道的一致性,强调自然本身即是天道,不需要人为的干涉和改变。这两句传达了对自然秩序和天道的肯定,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

然而,第三句"一毫小智生穿凿"指出了人们对自然的一些小聪明和狡诈的行为,试图去改变自然的本质。这种行为是一种人为的穿凿,试图扭曲真理。最后一句"所性之真已弗全"强调了人性的局限性,人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自然的真实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天道和人性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秩序的敬畏和对人类智慧的限制的思考。它呼吁人们要顺应自然,并谦虚对待自然的伟大与智慧,不要自以为是地去改变自然的本质。这种思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天道的规律。

  •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木兰花》

    颇费东君巧,晚春才有芳。森森紫毫束,艳艳粉囊张。凡木难仝谱,猗兰只有香。花名传乐府,雅调更悠扬。

  • 《念奴娇(坐上和何司户)》

    堂堂七尺,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十载虞庠,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乐府新声,郢都余唱,应纪阳春曲。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

  • 《喜晴》

    积阴初散雨初收,一解霖霪十日忧。已见郡条平似水,不妨官舍冷如秋。年来触绪无佳思,老去同僚得胜流。更喜丰年消息好,从今还遂稻粱谋。

  • 《送金文学还日东》

    君家东海东,君去因秋风。漫漫指乡路,悠悠如梦中。烟雾积孤岛,波涛连太空。冒险当不惧,皇恩措尔躬。

  • 《阮郎归(为张丞寿)》

    薰风吹尽不多云。晓天如水清。哦松庭院忽闻笙。帘疏香篆明。兰玉盛,凤和鸣。家声留汉庭。狨鞍长傍九重城。年年双鬓青。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