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池塘凉气早,落花门户乱红多。
松亭石上题名处,谁剥莓苔看在么。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梦游洛中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过雨池塘凉气早,
落花门户乱红多。
松亭石上题名处,
谁剥莓苔看在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洛阳游览时的梦幻之旅。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洛阳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通过描写雨后的池塘凉意、纷飞的落花以及松亭和石头上的题字,诗词传递了一种寂寥、静谧的意境。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幽默,探讨了剥莓苔的人是否看见了作者的字迹。
赏析:
《梦游洛中十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蔡襄细腻的情感和对景物的独特感知。首两句描述了雨后池塘的清凉,以及门户上繁多的落红,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松亭和石头上的题字,这些题字可能是前人留下的墨迹,也可能是蔡襄自己在游览时所题。这种对文化遗迹的关注,体现了蔡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最后两句带有一丝戏谑的口吻,通过谈论剥莓苔的人是否看到了自己的题字,展示了蔡襄的幽默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蔡襄对自然和文化的敏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光阴易逝和人事如梦的感慨。这首诗词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不愧惠山味,但无陆子贤。愿君扬其名,庶托文字传。寒泉比吉士,清浊在其源。不食我心恻,於泉非所患。嗟我本何有,虚名空自缠。不见子柳子,余愚污溪山。
周邦咸喜,式歌且舞。于时语语,厥声载路。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江上经行四十秋,今朝如得驻扁舟。老夫宁复重来日,欲去殷勤更少留。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金屋无人玉殿开,青蒲埋没遍莓苔。旧愁隐隐随烟浪,新恨绵绵入草莱。红叶已随流水去,黄门空忆看华来。东南富贵消磨尽,留得荒村古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