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亭借景引壶觞,元佑诗人翰墨香。
苍峡雷霆龙意气,碧崖烟雨豹文章。
隔邻修竹娟娟静,夹道枯桑冉冉黄。
水泛帘栊檐影倒,风吹城堞角声长。
巴童结束歌仍俊,蜀女腰脚舞亦狂。
千古相望翁季在,眉山草木有辉光。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眉州借景亭》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借景抒怀的形式,描绘了眉州景色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眉山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提到了"巍亭借景引壶觞",这句话意味着在巍峨高大的亭子中,借景远眺,觥筹交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元佑诗人翰墨香"则表达了当时元佑时期的诗人们才情出众,文采斐然。
接下来的两句"苍峡雷霆龙意气,碧崖烟雨豹文章"描绘了苍茫峡谷中雷声隆隆,龙的气势磅礴,以及碧崖间烟雨蒙蒙,表现出豹子的威武雄壮。这些景象使整个诗意凝聚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壮丽之美。
随后的两句"隔邻修竹娟娟静,夹道枯桑冉冉黄"表现了邻近的竹林修竹静默娟秀,夹道两旁的枯桑黄叶冉冉飘落。这一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季节的更迭。
"水泛帘栊檐影倒,风吹城堞角声长"这两句描绘了水面上泛起涟漪,帘栊上的倒影摇曳,风吹城堞角落,发出长长的声响。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动和韵律。
最后两句"巴童结束歌仍俊,蜀女腰脚舞亦狂"描述了巴山的童子结束歌曲时仍然俊美,蜀地的女子舞蹈时也显得狂放豪情。这些描写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态和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眉山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展示了眉山的独特魅力,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眉山的热爱和景色的美妙。
苍崖万仞倚空寒,一道飞泉泻半山。到此倚栏聊植杖,少时款款入松关。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天寒人寒,五蕴山头仔细看。风动幡动,明眼人前休说梦。
篮舆游古寺,危阁倚天外。山川混一色,云霞忽万态。啼鸟声交呼,牧竖歌相对。凭栏增气味,披襟绝埃壒。飞泉出阴窅,清风来相背。文酒欢宾朋,乐哉时祶带。
辞君岁久见君初,白发惊嗟两有馀。容鬓别来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曾同曲水花亭醉,亦共华阳竹院居。岂料天南相见夜,哀猿瘴雾宿匡庐。
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