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
肃雍成孝敬,燕喜助平反。
阅世弥三寿,还乡忽九原。
松风摇草露,愁绝后堂萱。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二首》
择对鸣珂里,
宜家驷马门。
肃雍成孝敬,
燕喜助平反。
阅世弥三寿,
还乡忽九原。
松风摇草露,
愁绝后堂萱。
中文译文:
选择了鸣珂里,
宜家驷马门。
庄严恭敬地成为孝子,
燕喜助平反。
观世界增添了长寿,
忽然回到九原故乡。
松风摇动草地上的露珠,
哀愁绝迹于后堂的萱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给梅林先生夫人徐氏的挽词。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的徐氏的追思和悼念之情。
首先,诗人选择了"鸣珂里"作为地点,可能是指徐氏的墓地或者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徐氏的怀念之情,将她比喻为驷马门,象征着她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诗的第二部分,诗人将徐氏的品德和行为与历史中的肃雍、燕喜相比较。肃雍是指商朝的肃宗和雍宗,他们被尊为孝子的楷模。燕喜是指西汉时期的燕昭王,他以揭发宦官的罪行而闻名。通过这样的比较,诗人赞美了徐氏的品德和行为,将她视为孝子和正直之人的楷模。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徐氏的无尽思念。他说徐氏在世时阅尽世间的风景,增添了长寿的庆祝。然而,她却突然离开了九原故乡,回到了无法预料的远方。这里的"九原"可以理解为消逝的人世间的归宿。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松风摇动草地上的露珠和愁绪消散于后堂的萱花。这些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伤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徐氏的永恒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徐氏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通过对徐氏高尚品德的赞美,展示了宋代人对孝道和正直的重视。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感染力。
东风莫迎船,船下黄流急。送车犹未动,顾棹已不及。离宫佳气盘,宾幙平时入。因君报亲旧,将去江南邑。
咄咄薰风梦已灵,手提孤注竟逃盟。南冠入海五百客,北旆归燕七十城。自信丹心终徇国,只惭白面不知兵。二爻无遯公知否,底事吴门变姓名。
繁阴连曙景,瑞雪洒芳辰。势密犹疑腊,风和始觉春。萦林开玉蕊,飘座裛香尘。欲识宸心悦,云谣慰兆人。
二木盘根三千秋,万斧过之无敢视。今辰有梓号国工,朋曹十数来睥睨。为言此木难斤斧,上有蟠龙下伏虎。莫教惊动万年枝,擎电轰雷三日雨。直须作法起南风,号召百神同力扈。昂昂头角向梅堂,五六镇星来作辅。坐令国势蛩萝图,万岁千秋奉明主。
于穆元后,元临紫宸。飞緌星拱,建羽林芬。徽羽是奉,鸿名愈新。荷兹介祉,永永无垠。
早已棋中悟死生,不须须上看勋名。风吹酒面秋情眇,月透诗肠夜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