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梅道士水亭》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诗意:这首诗以梅道士的水亭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逍遥隐居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中名利的淡漠态度。诗中通过描写水亭所处的环境,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呼应了梅道士隐居高山的修身养性之道。
赏析:这首诗以鲜明的意境烙画,通过描述梅道士的隐居场所和状态,展现了作者追求宁静自由的愿望。诗中的“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墨守成规的官僚和名利社交的厌恶和不屑,以及对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向往。水亭座落在山水之间,与仙灵相接,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世界和超然境界的向往。山的后面隐藏着鬼谷的幽深,给整首诗增添了神秘感和禅意。最后两句“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再次强调了作者对清静闲适的追求,意味着诗人再次回到这个迷人的地方,在花下与钓舟者探讨人生哲学。
总之,《梅道士水亭》是一首表达作者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和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诗篇。通过对梅道士隐居场所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安详宁静的意境,引导读者进入崇高的思考和超然的境界。
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照眼石榴裙褶红,回头浪蕊随春空。春归湓浦风尘外,诗到淮南烟雨中。护田将绿一水同,造化夺巧非天公。锦囊不尽思无穷,我欲从之歌元丰。
漭漭黄埃接大河,驱车底处觅阳和。参差花信春将半,恼乱诗情日转多。乐事恍如初觉梦,年光撇若迅流波。马蹄莫放归时缓,知有佳人听玉珂。
鹦鹉有客吊芳草,黄鹤无人吹落梅。
谁扶病客起龙钟,恩在盆倾一雨中。问讯九关何路到?拟牋欢喜谢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