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西北来,土阜馀百里。
怪石从巉岩,势距三峰止。
大峰东南倾,中峰伏龙起。
绵绵亘不断,小峰平而峙。
名虽汉代立,山自开闢始。
我来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绿鬟光可鉴,栉沐初出水。
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情知隔凡圣,颇亦达生死。
埋金何必问,采药聊复尔。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齿。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茅山道中》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茅山道中的景色和作者在此的感受,表达了对山水之美和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蜿蜒西北来,土阜馀百里。
曲折地延伸向西北,土山连绵延续百里。
怪石从巉岩,势距三峰止。
奇特的石头从陡峭的岩石上伸出,直到遇到三座山峰而停止。
大峰东南倾,中峰伏龙起。
最高的山峰向东南倾斜,中间的山峰像一条蜿蜒的龙躺卧。
绵绵亘不断,小峰平而峙。
山峰连绵不绝,没有间断,而小山峰则平坦而直立。
名虽汉代立,山自开闢始。
虽然山峰的名字是在汉代确定的,但这座山从自然界的形成开始就存在。
我来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我来到这里时,春雨刚刚停过,山峰的颜色显得欢喜如意。
绿鬟光可鉴,栉沐初出水。
山峰上的树木翠绿如发,光亮可鉴,如刚洗过头发初次出水。
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空灵飘逸的仙人有如三位,优雅的老子独自婆娑起舞。
情知隔凡圣,颇亦达生死。
感悟到与尘世不同的超凡境界,也颇能理解生死的奥秘。
埋金何必问,采药聊复尔。
为何追求埋藏的财宝,不如随意采摘山中的草药。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齿。
洞口滴落红色的泉水,用手掬起来漱洗我的牙齿。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茅山道中的山水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通过山峰的形态和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山的历史和起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生死、超越尘世的思索。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以山的形态和景色来表达情感和境界的变化。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净化。
临水送将归,春风折赠时。而今三丈树,元是手中枝。
先生老态似枯禅,解后东风也欲颠。才雨便晴寒便暖,四时佳处是春天。
一片归心似乱云,逢人时漏话三分。当时若也私谋泄,春梦悠悠郭璞坟。
休言嗽咽,莫说存想。吞霞服气虚妄。打坐持功,抽手挽脚劳嚷。采战神丹散失,服还元、水火不当。端的处,是无为至理,最堪倚仗。心好逍遥快乐,做逍遥快乐,常教豁畅。神好清闲供应,清闲坦荡。冲和自然成宝,得亘初、一点明朗。神光灿,现本来面目模样。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梅乍吐。趁寿席、香风度。人与此花俱独步。风流天付与。好在青云歧路。愿共作、和羹侣。归访赤松辞万户。莺花犹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