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满庭芳 咏三教》

释演空寂,道谈清静,儒宗百行周全。
三枝既立,递互阐良缘。
尼父名扬至圣,如来证、大觉金仙。
吾门祖,老君睿号,今古自相传。
玄玄。
同一体,谁高谁下,谁后谁先。
共扶持邦国,普化人天。
浑似沧溟大海,分异派、流泛诸川。
然如是,周游去处,终久尽归源。

作品评述

诗词:《满庭芳 咏三教》
朝代:元代
作者:王丹桂

满庭芳 咏三教
释演空寂,道谈清静,儒宗百行周全。
三枝既立,递互阐良缘。
尼父名扬至圣,如来证、大觉金仙。
吾门祖,老君睿号,今古自相传。
玄玄。
同一体,谁高谁下,谁后谁先。
共扶持邦国,普化人天。
浑似沧溟大海,分异派、流泛诸川。
然如是,周游去处,终久尽归源。

中文译文:
满庭芳 咏三教
释教宣扬空灵宁静,道教倡导宁静清净,儒教弘扬百行美德。
三教并立,相互展示良好的关系。
尼父指佛教的祖师释迦牟尼,如来是佛教用语,指释迦牟尼佛,大觉金仙是道教用语,指达到大觉境界的仙人。
吾门祖指道教的祖师老子,老君是老子的尊号,道教的传承始终如一,流传至今。
玄玄。
三教同为一个整体,谁高谁低,谁晚谁先,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共同支持国家,普及教化人类和天地。
宛如浩瀚的大海,各教派别分野不同,流转于各个地方。
然而事实如此,周游各地,最终都回到原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宏阔的视野,描述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的共同点和互补关系。作者通过借用各教派的术语和祖师的名号,表达了三教相互扶持、共同追求智慧和道义的精神。诗中提到的"满庭芳"暗指三教的丰富和繁荣,象征着宗教的繁盛和普及。

作者通过运用"玄玄"两字,表达了三教的神秘和深奥之处。他强调三教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无高低之分,无先后之别。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宗教的包容和超越的态度。

诗中还通过"共扶持邦国,普化人天"的描述,强调了三教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力。它们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安定和人类的修身养性,具有普世的教化作用。

最后的几句"浑似沧溟大海,分异派、流泛诸川。然如是,周游去处,终久尽归源",表达了宗教的广泛传播和多样性,但最终都回归于宗教的源头。宗教的发展和流传如同大海般浩渺无边,分化成各个派别,流传于各地,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归宿。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运用了比喻手法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三教的理解和思考。它弘扬了宗教的包容性、普世性和互补性,传达了一种和谐共处、相互尊重的宗教观念。这首诗词通过深邃的意境和抒发诗人对于宗教的感悟,展示了作者对于宗教和人生哲学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 《思佳客》

    玉辔青骢去不归。锦中频织断肠诗。窗凭绣日莺声婉,帘卷香云雁影回。金缕扇,碧罗衣。蝶魂飞度画阑西。花开花落春多少,独有层楼双燕知。

  • 《句》

    百里欢声歌扇底,万家和气酒杯中。

  • 《游灵鹫寺堂中然独作礼开山定心尊者尊者唐人》

    半世吴松理钓丝,蜀山著脚岂前知。云堂已散三三众,卵塔空寻点点师。戴雪数峰临峭绝,浮花一水舞沦漪。劳生未尽能重到,应扫流尘读此诗。

  • 《哭王仆射相公(名播,时兼盐铁,暴薨)》

    子侯一日病,滕公千载归。门庭怆已变,风物澹无辉。群吏谒新府,旧宾沾素衣。歌堂忽暮哭,贺雀尽惊飞。

  • 《书怀寄王秘书》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 《寄曾逢原》

    孟夏气候好,林塘媚晴辉。回渠转清流,藻荇相因依。丛薄起疏籁,众鸟鸣且飞。高城带落日,光景酣夕霏。即事远兴托,抚己幽思微。超摇弄柔翰,徙倚弦金徽。美人邈云眇,志愿固有违。丹青傥不渝,与子同裳衣。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