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许相求,且不是、南温北石。
也欲学、绝交高论,自陈余癖。
万里鱼书长记忆,十年波浪伤离拆。
算此舟、不是剡溪舟,空回得。
非出处,何须惜。
非瑕类,何须摘。
看雪销鸿去,有何留迹。
安石岂无同乐意,玄真不是朝廷觅。
但眼前、真率暂相违,歌声寂。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满江红(古岩以马,观复遣舟,约余与中斋和后村海棠韵,后寄述怀)》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许相求,且不是、南温北石。
也欲学、绝交高论,自陈余癖。
万里鱼书长记忆,十年波浪伤离拆。
算此舟、不是剡溪舟,空回得。
非出处,何须惜。非瑕类,何须摘。
看雪销鸿去,有何留迹。
安石岂无同乐意,玄真不是朝廷觅。
但眼前、真率暂相违,歌声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思考和感慨。作者提到了南温和北石这两个地方,暗指友谊的珍贵不在于地域或身份。他希望能够学习绝交高论,坦诚地陈述自己的癖好。长途旅途中,万里的书信让他长时间地思念和伤离别之苦。他意识到乘坐的船并非剡溪的舟,只是一种空回的感觉。他认为珍贵的友谊不需要太过在乎出身或者追求完美。他观察到雪花消融,鸿雁离去,但却没有留下痕迹。他认为安石和玄真这样的人并非为了朝廷的奉献而追求真理和乐趣。然而,眼前的情景和真实的心意有时会暂时不一致,歌声也变得寂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南温和北石的对比,以及提到的剡溪舟和追求完美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友谊纯粹性和真实性的追求。他通过描绘长途旅途中的思念和离别之苦,以及雪花消融、鸿雁离去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常性。最后,他提到安石和玄真,并暗示他们并非追求功名利禄,而是真实和乐趣。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并通过最后的歌声寂静,传递出一种淡然的情感和对人事无常的领悟。
锦作双翰褐作衣,雕笼蓄养亦多时。只缘学得千般语,欲返山林未有期。
白社思归处,青门见去人。乡遥茂苑树,路入广陵尘。海日潮浮晓,湖山雪露春。犹期来帝里,未是得闲人。
鼓角城中寺,师居日得闲。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破衲新添线,空门夜不关。心知与眼见,终取到无间。
独上吴淞第四桥,忆随郑老驻兰桡。白头发佛平生处,一盏寒泉赋大招。
一年山色好相看,欲去仍来倍黯然。大士初无留客意,幽人更结住山缘。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我已到家春亦老,酒杯犹足趁流年。
室内孤灯只自知,入流须辨截流机。辽天一镞三关外,玉兔金乌不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