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
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律僧》是唐代张籍所作,描写了一位苦行僧人的生活。诗中的僧人苦行多年,身形清瘦,年纪最小。他一日只吃一顿斋食,讲佛法时从未有过打瞌睡。为了避免踩踏草地,他总是选择新的路径,即便如此,他也会小心地将路上的虫子重新放回水中。作者称他所宣扬的佛法是来自天竺(指印度),却有几人能真正领悟传达。
诗中表现了僧人苦行的坚持和克己精神。他不择艰辛,不求名利,只为了修行,这种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他以斋食为食,不过度养身,身形清瘦,也体现了他对食物的节制和修身养性的追求。他讲佛法时始终保持清醒,没有打瞌睡的情况,这表明他对佛法的虔诚和专注。他避免踏踏草地,将路上的虫子放回水中,体现了他对生灵的尊重和关怀,展示了他慈悲心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态度。最后,作者提到他所宣扬的佛法来自天竺,传承不易,只有少数人真正能领悟。这句话暗示了佛法的深奥和僧人修行的难度,以及对真正悟道者的崇敬。
这首诗从苦行僧人的身体修行、精神追求和修身养性等方面展现了他的修行之道和佛法思想。同时,诗中的景物和细节描写也描绘出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整首诗结构简洁,选字精练,抒发了僧人的慈悲心、毅力和对佛法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佩和向往。
月底江山如昼好,楼中几席与秋清。剡藤不到高人手,一段风流可得成。
山径之蹊去去赊,筚门圭窦是谁家。其生色也草交翠,彼美人兮莲正花。
孤身十载客都城,白社双林讳姓名。授馆不为他日计,解衣真出故人情。翘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终须记贾生。万里归来发如漆,了知句画更新清。
不顾冬残自在妍,笑将疏影弄婵娟。小轩不用垂帘幕,我醉花香自得仙。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秦军未解邯郸围,燕丹新自秦城归。仰天叩心发长叹,燕山六月寒霜飞。质子当年苦拘迫,马为生角乌头白。归来倾国思报仇,不知谁是桥边客。忽闻燕市多侠徒,时相哭泣时欢呼。百金求得赵七首,千里献将燕地图。慷慨于期头在箧,落日征车犹未发。声断谁知筑里心,歌残试看冠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