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山木宁为民,焚巫尪恐伤仁。
看书饥而不害,公政无惭古人。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罗提举见和再用韵四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思考,以及对古人高尚品德的赞美。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斩山木宁为民,
焚巫尪恐伤仁。
看书饥而不害,
公政无惭古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四个独立的小节,展现了作者的观察和思考。
第一句“斩山木宁为民”,表达了作者对为民除害的决心。斩山木,指的是一种名为山木的邪恶存在,作者以此隐喻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和邪恶势力。作者认为,斩除这些邪恶势力,才能造福于民众。
第二句“焚巫尪恐伤仁”,表达了作者对于迷信和迎合民众情绪的质疑。焚巫尪,指的是烧毁巫婆和尪婆的意象,暗喻对迷信行为的批判。作者担心,迷信行为可能会伤害到真正的仁义之心。
第三句“看书饥而不害”,表达了作者对求知的追求和对艰苦环境的坚持。作者指出,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他仍然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并认为这种饥渴并不会对他产生任何伤害。
最后一句“公政无惭古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高尚公正品德的敬佩。作者认为,公正的政治才是真正让人无愧的,他对古人的公正行为表示致敬,并希望自己的行为也能无愧于古人。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斩除邪恶、批判迷信、追求知识和追求公正,为社会带来真正的福祉,同时也对古人的行为表示敬佩和追随。
远及水中蟹,直以投葅醢。
桃叶渡头桃叶春,家家桃叶斗妆新。不知何处初来客,未省吴姬会笑人。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眼远孤帆没,临流一怅然。分携惜此日,作恶验中年。惟有加餐祝,仍期得句传。相看俱四十,香火好因缘。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