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
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
晚立银塘阔,秋栖玉露微。
残阳苇花畔,双下钓鱼矶。
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
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
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鹭鸶二首》是唐代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鹭鸶的自由飞翔和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纯洁的向往。
诗中的鹭鸶是一种白色的水鸟,常见于江河湖泊一带,善于钓鱼。诗人以鹭鸶为喻,反映了他追求自由、追求纯洁的精神追求。
诗的第一部分写诗人看到鹭鸶日夜在江河间自由飞翔,但它总是能时时回归自己的乐园,所以它不会迷失自己。第二部分写诗人观察鹭鸶在银塘上栖息,秋天里水珠微湿鹭鸶的羽毛。接着诗人转移到自己的经历上,他曾在雪地中迷失,但却在笼子里养鹭鸶,现在鹭鸶已经从芦苇边的红蓼上飞出来,成群的白鸥在天空中飞翔。最后一部分写鹭鸶的倒影映照在江滩的浪花上,羽毛沾湿的翎毛在宿岛的云中,在天空中飞舞,与其他鸟儿一起排列成繁多的形态。
整首诗以鹭鸶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纯洁的向往。鹭鸶在自然界中飞翔,表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纯洁的白色鹭鸶,象征了诗人追求心灵纯洁的精神追求。通过与鹭鸶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意深远。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
学无为,离尘俗。结草为庵山水绿。散诞无拘束。南山看过牛如玉。人牛且喜俱相熟。脱下蓑衣吹一曲。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可保斯文犹未坠,庙堂宜亦用儒臣。
疏烟明淡雨膏如。青入烧痕初。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随杖履,有琴书。酒盈壶。风前花下,睡起醒时,着我篮舆。
倚天无数玉巉岩,心觉庐山是雪山。未暇双林寻净侣,试招五老对苍颜。远游借问有何好,胜赏何曾容暂间。却恨此生云水脚,误随人去踏尘寰。
法度名儒奉束修,帝师礼数亦宜优。公卿股栗朱云剑,白首门生忍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