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尖侧侧度朝晖,别泪潸潸渍客衣。
儿女殷勤怜我老,登山临水送将归。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卢舍那僧舍留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新。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筠尖侧侧度朝晖,
别泪潸潸渍客衣。
儿女殷勤怜我老,
登山临水送将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离别的僧人在离开卢舍那僧舍时的情景。旭日初升,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筠笋的尖端,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然而,作者却感到离别的悲伤,泪水湿透了他的衣袍。他的儿女对他十分关切,殷勤地陪伴他,怜惜他已年迈的身躯。最后,他登上山峰,俯瞰着水面,望着即将归去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朝阳和竹林,增强了诗词的意境,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诗中的离别情感真挚动人,尤其是儿女对老者的殷勤关怀,展现了家庭之间的深情厚意和亲情的可贵。最后,作者登上山顶,远眺山水,象征着他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回归自然。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亲人和生活的留恋之情,以及对人生不可避免的离别和归宿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以及对离别情感的真挚描绘,展现了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活、亲情和归宿的思考。它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生命的思索和对珍贵时刻的珍视。
门向沧江碧岫开,地多鸥鹭少尘埃。绿阴十里滩声里,闲自王家看竹来。
数点烟香出庙门,女娥飞去影中存。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宰相初除司马家,正衙昨日听宣麻。京都百万人欢喜,争筑新堤十里沙。
江上梅花吐,山头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马乳酸甜自旧知,眼寒久不见生枝。中原有路人难到,北客思乡泪欲垂。
好风流诗老,双鬓上,雪霜稠。忆少壮欢娱,呼鹰逐兔,走马飞球。春风断肠柔唱,拚千金一笑破娇羞。此日花时意气,当年梦里扬州。客床百尺卧危楼。往事总悠悠。把湖海人豪,消磨变换,洙泗天游。应知裂麻司业,为前时、谏舌颇多愁。今去却堪痛饮,瓮头有酒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