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石一拳,不作江流碍。
朝来扬帆西,瞥若骥历块。
龙眼风火矶,培塿视华岱。
似闻潢潦时,亦复鼓湍汇。
凿去本不难,奇巧禹所爱。
其上嘉树密,其侧鱼网晒。
居惟羡渔乡,复欲老犊背。
西归傥得此,庸敌七里濑。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龙眼矶》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对此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诗中描述了一块名为龙眼矶的石头,诗人说它像一只拳头,却无法阻挡江水的流动。每天早晨,诗人乘船向西航行,只能瞥见龙眼矶,就像一匹马驰过一块石头一样。龙眼矶上吹着风,燃烧着火焰,它屹立在华岱山的对面。诗人仿佛听到了潢潦时的声音,仿佛又看到了鼓湍汇流的景象。
诗人说,凿开这块石头并不困难,这样的奇巧之地是禹王也会喜爱的。矶上的树木茂密,侧面晒着渔网的鱼。居住在那里一定会向往渔村的生活,甚至渴望变老时能够背负渔舟。如果能够到达这个地方,回到西方的故乡,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与七里濑相比。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龙眼矶的美丽景色,通过对矶上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龙眼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美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它让人们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同时,诗人通过对渔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反思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总之,陈造的《龙眼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美丽宁静的自然画卷中,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景色,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的向往。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美好的遐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的力量。
远及水中蟹,直以投葅醢。
桃叶渡头桃叶春,家家桃叶斗妆新。不知何处初来客,未省吴姬会笑人。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眼远孤帆没,临流一怅然。分携惜此日,作恶验中年。惟有加餐祝,仍期得句传。相看俱四十,香火好因缘。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