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弟基岩邑,名声起使华。
台评扶国是,谏纸合谟嘉。
念昔陪东府,看公肃正衙。
班齐人立鹗,疏出字飞鸦。
汉履星辰远,江祠岁月赊。
负图官益峻,赐札礼弥加。
耄耋常称道,儿孙竞克家。
归全无一愧,殄瘁有长嗟。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的《龙学张彦父挽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周必大写给他的朋友张彦父表达哀思和敬意的挽词。
诗中描述了张彦父作为官员的身份和功绩。第一句“岂弟基岩邑,名声起使华。”表达了他是岩邑(地名)的贤士,名声逐渐传扬,使他的声望日益显赫。第二句“台评扶国是,谏纸合谟嘉。”指的是他在台评(官职)上对国家的政务进行批评,合理的建议备受赞赏。第三句“念昔陪东府,看公肃正衙。”表示他曾经在东府(政府机构)陪同官员,目睹了他在公务上的庄重和严肃。
接下来的两句“班齐人立鹗,疏出字飞鸦。”形象地描绘了张彦父在官场上的才干和辞章的出众。他的文章如鹗一般高飞,字句疏朗如飞鸦。这里的“班齐人”可能指的是他的同僚或官员。
后面几句描述了张彦父在岁月中的贡献和晚年的荣誉。“汉履星辰远,江祠岁月赊。”表达了他为国家效力的时间之长,以及他在江祠(祠堂)中度过的岁月。“负图官益峻,赐札礼弥加。”指的是他担负起图书馆(图)的官职,使其成为更加重要的机构,受到赐札(皇帝的赐书)的礼遇。
最后两句“耄耋常称道,儿孙竞克家。归全无一愧,殄瘁有长嗟。”表达了张彦父晚年仍然备受人们敬重和赞美,他的子孙们也争相效仿他的高风亮节。他对家国的贡献使他无愧于回家安享晚年,但也因为殚精竭虑而感到长嗟(唏嘘)。
整首诗以感怀之情写就,表达了对张彦父的敬佩和惋惜之情。通过描绘他在官场上的才干和忠诚,以及晚年的荣誉和家族的光荣,展现了作者对这位朋友的深深敬意
炉烟微度流苏帐。孤衾冷叠芙蓉浪。蟠蟀不离床。伴人愁夜长。玉人飞阁上。见月还相望。相望莫相忘。应无未断肠。
结交无虑三十年,道同志合难其全。倾盖相欢岂无有,当面论心背不然。晚知趋向动违俗,闭门避客鱼渊潜。属闻贰令非常好,才德远过崔蓝田。有怀欲吐难忍肢,试剥云雾看青天。穆如清风濯烦愠,皎若明月堕我前。论文未易探涯涘,讲政壹以民为先。老夫论说众所废,公独采拾无弃捐。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昆丘蒙谷接新亭,画舸悠悠春水生。欲觅扬州使君处,但随风际管弦声。
移樽铺山曲,祖帐查溪阴。铺山即远道,查溪非故林。凄然诵新诗,落泪沾素襟。郡政我何有,别情君独深。禅庭古树秋,宿雨清沈沈。挥袂故里远,悲伤去住心。
验尽脚跟长兴短,个中宽窄已先知。自从蹈著这些子,左右逢原显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