粹德山藏玉,高标木秀林。
三朝侍枫禁,列郡憩棠阴。
文翰家声在,规模国计深。
盖棺头正黑,空负济时心。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龙学许公挽诗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
诗意:
这首诗以精美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及对历史和时代的反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高山、茂密的林木,以及禁苑中的枫树和棠树,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身份和责任,以及国家的大计和家族的声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认为自己虽然在时代中有所贡献,但与时代的沉重挑战相比,自己的努力似乎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描述山峰、林木和树荫,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机勃勃。这种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人通过提及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国家的重要事务,展现了他的家族声望和对国家大计的关心。这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族观念。
然而,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努力似乎无法与时代的挑战相比,这种情感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和思考的深度。这种内心的矛盾和遗憾也是许多文人士大夫在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困境时常常产生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代的思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它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声望和国家大计的关心。然而,诗人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认为自己的努力似乎微不足道。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思考。
留落而今两鬓秋,暮年出处愧前修。敢云余补韩公处,极喜君来谢客州。奇甚宝镡腾紫气,清于玉瓒荐黄流。后生不作先贤远,便合相推出一头。
睍睆黄鹂出,参差紫燕飞。君仁罿罻阔,惠及羽毛微。
西风书驿到河津,且喜开筩丽句新。安石风流高映世,君房言语妙惊人。公怀远略须经国,我愧华颠未乞身。惟有论交方寸地,岁寒留得比松筠。
鲁公世取龟蒙地,宜有田文出相门。恰似夷吾起江左,对胡羯未心兰孙。
筠皮月静铺金屑,仙掌云寒砌玉花。人在华胥初梦断,乱山满目一声鸦。
独寻仙境上高原,云雨深藏古帝坛。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参差郭外楼台小,断续风中鼓角残。一带远光何处水,钓舟闲系夕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