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
夜泉发清响,寒渚生微波。
稍见沙上月,归人争渡河。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水东渡
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
夜泉发清响,寒渚生微波。
稍见沙上月,归人争渡河。
诗意:
《龙门八咏·水东渡》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诗人以描写水东地区的景色为主线,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山色的多样、夜泉的流动声以及寒渚微波的景象,并运用对月光的描绘,抒发了归人渡河的情景。整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秋意浓郁的山水景观,以及人与自然交融、渡河之险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共三句。首句以“山叶傍崖赤”为开头,通过描写山叶的颜色增强了秋天山色的鲜明感。接着一句“千峰秋色多”,描绘了山峰的众多,增添了山水景色的壮丽和多样性。第二句以“夜泉发清响”开头,通过描写夜晚泉水的清脆声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水流的流动和泉水的清澈。紧接着一句“寒渚生微波”,描绘了渡口附近水面的波纹,给人一种清寒的感觉。最后一句“稍见沙上月,归人争渡河”,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勾勒出归人渡河的情景,表达了人在秋天山水之间的归途动荡不安的心情。
整首诗简洁明了,语言精练,以景写情,将秋天的山水景色与人的渡河情景融为一体,寄托了对归家的期待和无奈,给人一种离别与归途交织的复杂感受。同时,通过运用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于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厚意。
昔送之官东郡时,夜阑对酒风揭屋。君今淮海予再过,古驿依依老槐绿。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借尔碧波明似镜,照予白发莹如鸥。江山自美骚人宅,铙鼓常催过客舟。惟有角声吹不断,斜阳横起九峰楼。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娇。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
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沈亦可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