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龙井道中杂纪》

老僧病久声嘶喝,屡说紫衣胜短褐。
莫嫌两手渐拘挛,曾把御前供奉钹。

作者介绍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龙井道中杂纪》是宋代周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一位老僧的景象和心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僧病久声嘶喝,
屡说紫衣胜短褐。
莫嫌两手渐拘挛,
曾把御前供奉钹。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一位长时间患病的老僧为主题,通过对老僧身体和内心的描写,表达了对禅宗修行和生活境遇的思考和体悟。

首句"老僧病久声嘶喝",描绘了老僧因病久嘶喝的情景。这句以病声嘶喝作为切入点,表现出老僧身体的病痛和虚弱。声音嘶喝的情态也暗示了老僧内心的焦躁和苦闷。

第二句"屡说紫衣胜短褐",表达了老僧对禅宗修行和僧袍的思考。紫衣和短褐是两种不同的僧袍颜色,紫衣象征高僧地位,而短褐则象征普通僧侣。老僧屡次提及紫衣,意味着他对高僧地位的向往和渴望,认为紫衣胜过普通的短褐僧袍。

第三句"莫嫌两手渐拘挛",表明老僧虽然双手逐渐变得拘挛,但他不应该因此而埋怨或抱怨。这句话传递了一种淡定和坦然的心态,表明老僧对自身病痛的接受和宽容。

最后一句"曾把御前供奉钹",暗示了老僧曾经在宫廷中供奉过钹,这是一种宫廷音乐器。这句话揭示了老僧背后的经历和身份背景,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的过往和名利的超越。

整首诗以老僧的身体状况和内心体验为线索,通过描绘和隐喻表达了对禅宗修行和世俗名利的反思。通过老僧的境遇,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痛苦和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内心的宁静和超脱的追求。这首诗既揭示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境界,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思考。

  • 《题王冕梅花揭篷图》

    王郎写梅如写神,天机到手惊绝伦。自言临池得家法,开缣散作江南春。酒酣豪叫呼霜,宝泓倒饮隃糜薰。龙跳虎卧意捷出,纵横错漠迷芳尘。繁花不消千树雪,古苔蚀尽樛枝铁。缟衣绰约佩珰明,夜夜贞心照寒月。嗟予落魄西湖澒,梦魂几度入梨云。东风吹香趁流水,断桥愁送波沄沄。一

  • 《大人生朝六首·容孙》

    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可但初旬堪落帽,不□二九再飞觞。芝书况有重重庆,桂种仍傅衮衮芳。岁岁年年秋色里,玳筵红烛醉风光。

  • 《送胡掾》

    乱叶和凄雨,投空如散丝。游年一如此,游子去何之。节义古所重,艰危方自兹。他时著清德,仍复畏人知。

  • 《寄邓洵美》

    衡阳归雁别重湖,衔到同人一纸书。忽见姓名双泪落,不知消息十年余。彩衣我已登黄阁,白社君犹葺旧居。南望荆门千里外,暮云重叠满晴虚。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明明周祖,惟民之恤。播种为教,下民迺粒。曾是索乡,而匪先公。万物佃渔,帝功卓然。

  • 《送裴拾遗宰下邽(一作赴畿令)》

    受谪因廷谏,兹行不出关。直庐辞玉陛,上马向仙山。地古桑麻广,城偏仆御闲。县斋高枕卧,犹梦犯天颜。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