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涣之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自言因病学休粮,本意非求不死方。徒有至人传道术,更无斋客到禅房。雨中林鸟归巢晚,霜后岩猿拾橡忙。争似吾师无一事,稳披云衲坐藤床。
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晴山阴雪犹在,西下东风苦高。眼贪白鸟孤没,耳怕哀猿数号。
逶迤三径带重肖,心眼经营念厥初。问俗只须无事治,僝工适际有年书。雪融趁急栽花柳,春到随宜辦果蔬。最喜城隅便来往,不嫌左走费台舆。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细展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天。故生芳草碧云连。怨王孙。
寻常无事信天缘,饶得憨痴满眼前。名利世间多用意,愚迷不肯学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