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六如亭》

吴儿解记真娘墓,杭俗犹存苏小坟。
谁与惠州耆旧说,可无抔土覆朝云。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六如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刘克庄。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儿解记真娘墓,
杭俗犹存苏小坟。
谁与惠州耆旧说,
可无抔土覆朝云。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在六如亭中,吴儿(指南宋文学家和词人吴文英)解读记忆中真娘的墓,而杭俗(指杭州的风俗)仍然保留着苏小坟(指苏轼的坟墓)。诗人询问谁能与惠州的老友们分享这一情景,问是否不再有人将土覆盖在朝云(对生命的象征)之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六如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深思。吴儿解记真娘墓,表明吴文英在六如亭中解读记忆中真娘的墓碑,这种对逝去的人的缅怀和追忆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接着,诗人提到杭俗犹存苏小坟,指出杭州的风俗仍然保留着苏轼的坟墓,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对文学传统的珍视。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问谁能与惠州的老友们分享这一情景,这里的惠州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表示诗人希望能够与老友们一起分享这种怀旧之情。而最后一句"可无抔土覆朝云",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生命不会像朝云那样短暂而轻易消失,希望有人能将土覆盖在他的身上,延续他的存在。

整首诗词以六如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墓碑、坟墓等象征物体,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人和过去的故事的思念和回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延续存在的渴望。这首诗词充满了离别与怀旧的情感,通过对家乡和文学传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我存在的深刻思索。

  • 《行春野外》

    绿野阳膏动,春旗出晓衢。川长罗后乘,林转隐前驱。早蕊红粘杏,轻苞紫缀榆。桑郊不敢问,直为使君愚。

  • 《满江红(忆别)》

    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愁绪多於花絮乱,柔肠过丁香结。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

  • 《乙巳秋暮独酌》

    孤云系不定,野鹤笼难驯。卖药句曲秋,沽酒天台春。中原几流血,四海一闲人。邀月对我影,折花插我巾,花月成三友,江海为四邻。何敢忘吾君,巢由称外臣。

  •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

    备物陈矣,礼乐明矣。天子扆止,迨尔臣矣。陟降维则,恭且勤矣。茫茫四海,德教形矣。

  • 《夕次旧吴》

    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郑风遥可托,关月眇难依。西北云逾滞,东南气转微。徒怀伯通隐,多谢

  • 《登封道中三绝 少林寺赠顿起》

    一径乔林下黄叶,三山翠壁绕禅居。共君将住还归去,欲问安心知已疏。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