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花开无定期,落红曾见逐泉飞。
仙人应向青山口,管却春花不与归。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榴花洞》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里的榴花开放无规律,落红曾经看见它们追随泉水飞溅。仙人应该在青山的入口处,管束春花不让它们归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秘的洞穴,洞内的榴花开放时间不定,红色的花瓣曾经飞溅到泉水之中。诗人认为仙人应该守护在青山的入口处,阻止春花离去。
赏析:
《榴花洞》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幽静、神秘的意境。诗中的洞穴象征着世外桃源,榴花则是其中的奇异之物。洞内榴花开放无定期,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存在着超凡的力量。榴花的红色花瓣曾经飞溅到泉水之中,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认为仙人应该守护在青山口,管束春花不让它们归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呼唤仙人的向往。
整首诗词意境清新,用字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了对纯净、神秘世界的向往和对仙境的幻想。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非凡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间善美事物的珍视与呼唤。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成为宋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人间富贵尘如海,虚度春三二月花。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秋林霜后红,恰与染来同。风雨一番过,亭台几树空。乱飘窗纸上,流出水沟中。待看春三月,浓阴万绿丛。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短衣防战地,匹马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从来好与天争力,困竭方惭已力微。见事晚于蘧伯玉,今知五十九年非。
云影曚曨日洒晖,金湖西畔晚阴微。渔用缭绕青山去,枫叶追随白鸟飞。摩诘家风非世有,渊明心性与时违。近来病瘠连诗瘦,翻爱西台字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