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付不了,东行相讨。
大乘气遥,少林春早。
九年面壁,求人而急。
三拜髓传,得嗣而贤。
芦华明月夜船转,水远天低秋色连。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六代祖师画像赞·初祖达磨禅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方无法付出,东方互相交流。大乘佛法的气息遥远,少林寺的春天早已来临。九年来面对壁思考,急切地寻求师承。三次谦卑地拜访传承者,终于得到传授而成为贤者。芦苇和花朵在明月之夜舞动,水面延绵,天空低垂,秋色无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初祖达磨禅师的传奇故事。诗人通过对禅宗祖师的赞美,表达了对佛教大乘思想的景仰和对少林寺的推崇。诗人赞颂了禅宗初祖九年的苦修和不懈的追求,以及他从师传承的经历。诗中还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宁静、祥和和秋天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祖师达磨禅师的传奇经历和佛教思想的价值。诗人通过对禅宗精神的赞美,表达了对于修行和探索真理的敬意。诗中提到的九年面壁,突显了禅宗修行的艰辛和专注。而拜访传承者的描写,则凸显了对师承传统的尊崇和追求真正智慧的渴望。诗中的自然景色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秋天的美丽,与禅宗的内心平静和觉醒相呼应。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韵律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让人感受到禅宗修行的深度和内涵。
县郭初传柝,船窗已闭篷。星低春野路,月淡夜淮风。烟水东南阔,渔盐吴楚同。久游谙里社,赊酒问邻翁。
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行。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佳期来客梦,幽思缓王程。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
两霁景自好,秋深天未寒。可能乘兴否,夏圃上盘桓。
纖穠初见似娇痴,鼓舞春风二月时。何事自开还自落,可怜造化亦儿嬉。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
世事本何常,贺吊更在门。弃为沟中断,亦何羡牺樽?祸福要其终,愚智始可言。君看骊山墓,何若杨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