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雪齐腰,求法断臂。
有志忘诸躯,无心契诸己。
了了常知,其知密微。
妙不借口,的自传衣。
全功归父底时节,拈转虚空绝所依。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六代祖师画像赞·二祖大祖禅师》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二祖大祖禅师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精神内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大祖禅师的形象。立雪齐腰,求法断臂,表达了大祖禅师追求佛法的决心和毅力。有志忘诸躯,无心契诸己,表明他超越了个人欲望和身体之躯,专注于内心的修行和境界的提升。
诗中提到了“了了常知,其知密微”,表达了大祖禅师对于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他的智慧不仅能够洞察常人难以察觉的微妙之处,而且能够洞悉事物背后的真相。而“妙不借口,的自传衣”则强调了他对于真理的直接而非虚假的认知,以及他无需依附外物就能彰显出自身的境界。
最后两句“全功归父底时节,拈转虚空绝所依”则暗示了大祖禅师的修行成就。他将所有功德归还给佛祖,意味着他超越了个人的修行,融入了更高层次的境界。拈转虚空,表示他超越了一切有形有相的束缚,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
这首诗词虽然字数不多,但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出了二祖大祖禅师的形象和禅宗修行的精神内涵。作者以简练的笔触,将禅宗的思想和境界传达给读者,使人们对于禅宗修行者的奉献和境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云噎平山塔,烟明老濞城。客行判费日,舟泊细论程。闸水清兼浊,潮天雨复晴。未须归有梦,午枕惬凉生。
升龙门内屋千楹,玉宇金题映紫庭。卷帙异书三十万,至今光彩动奎星。
诸部匈奴晓扣关,穹庐千里过青山。隔河拍手呼儿女,来见东巡大朵颜。
惊崖却立挨斜日,老桧前临接断烟。水鸟负暄闲整翼,山禽相贺已晴天。
柳径雨著绵,竹斋风陨箨。屏处人事少,晴余鸟声乐。诗卷堕我前,谓从天上落。君有古人风,诗如古人作。箪瓢谢膏粱,翰墨化糟粕。误蒙东海观,吾浅乃可酌。真成闻道百,自谓莫己若。谢生石韫玉,志尚本丘壑。虽无首阳粟,饮水亦不恶。跫然何时来,为我一发药。
旧游回首一凄然。当时好客谁为最,李赵风流两谪仙。居接栋,稼邻田,与君诗酒度残年。飘零南北如相避,开岁还分陇上泉。因用其意答之。李赵谓闲闲公与屏山也白发相看老弟兄。恨无一语送君行。至竟交情何处好。向道。不如行路本无情。少日龙门星斗近。争信。凄凉湖海寄馀生。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