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山前君别我,下沙桥上我思君。
黄昏更过西阳岭,满目青山与白云。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留别》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梦笔山前君别我,
下沙桥上我思君。
黄昏更过西阳岭,
满目青山与白云。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离别之情。诗人杨亿在梦中和他的朋友在笔山前告别,而在现实中,他却在下沙桥上思念着这位朋友。当黄昏过去,夜幕降临时,他仍然能看到西阳岭上的青山和白云,这景色引起了他更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梦笔山前君别我”,以梦境中的别离为开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痛。接着,诗人通过“下沙桥上我思君”这句,将思念之情带入了现实生活中。黄昏更过西阳岭,满目青山与白云,描绘了诗人在离别后依然能够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但这些景色却无法消除他内心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约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感情的巧妙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别离的苦楚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选择山与云的意象,将个人的离愁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境。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杨亿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漫}。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所欢在一醉,常恐樽中干。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但恐千仞雀,忽忽发虚弹。迨子闲暇时,种子田中丹。一朝涉世故,
大涤洞沉沉,天柱峰嶪嶪。人世悲落花,观松无易叶。朝夕樵风生,云鹤闲情惬。何当采玉芝,真从从此蹑。
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蓑笠具,昼图同。钎笛声长曲未终。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