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不当官也去思,春江风日正舒迟。
少留画鷁呼桃叶,卷尽红螺看柘枝。
三爵劝酬三益友,四并除扫四愁诗。
渭城景色朝朝是,不用丹青李伯时。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是胡寅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幸好没有担任官职,思绪便得到解脱,
春江的风光和阳光逐渐舒展,变得慢悠悠。
留下少许的画鷁呼唤着桃叶,
将红螺卷尽,只看柘枝。
三次宴请劝酬三位益友,
四次一同清除,摆脱四种愁绪的诗。
每天都有渭城的美景,
无需借助丹青李伯时的技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胡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自在、宁静的向往。作者幸好没有担任官职,因此思绪得以解脱,不受束缚。诗中的春江风光和阳光的描绘,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舒适,与繁忙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画鷁和红螺是自然界的形象,与桃叶和柘枝相对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提到三爵劝酬三益友、四并除扫四愁诗,这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们的欢聚和畅谈,以及通过诗歌排除内心的困扰和忧愁。这种与友人交往的愉悦和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为作者提供了一种解压和释放情感的途径。
最后两句诗中的渭城景色,象征了安定和平静的生活,不需要借助丹青李伯时的技巧来描绘,因为这种美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作者的内心状态相得益彰。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际交往和对安宁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由宁静的向往,以及通过与友人交往和诗歌创作来寻求内心解脱和情感宣泄的愿望。
忽而来兮,格神鸿休。忽而往兮,神不予留。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冷落江西香火缘,岭南人少问吾传。一行水陆余千里,两岁风花仅百篇。句眼竟谁知落处,古囊长是挂闲边。獿人常试斲泥手,客里相逢喜欲颠。
人情甘阿谀,我独倦请谒。尤於权门疏,万事亦已拙。平生江湖期,梦寐不可遏。青青西门槐,少解马上暍。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