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凌虚台》

高台收晚照,远思浩无穷。
竹里清飚泛,山高翠霭蒙。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
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凌虚台》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凌虚台为题材,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思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思念的情怀和对名利虚妄的淡然态度。

诗词描绘了高台在夕阳的映照下,远远望去思绪无边。竹林中微风吹过,泛起清爽的气息;高山上云雾缭绕,苍翠的霭氛围婆娑。台阶层层叠起,平坦而宽广;曲径蜿蜒通往远方。凌虚台上刻有谁人的名字,尽管有些知名,却未公之于众。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高台收晚照,远思浩无穷,表达了诗人在这片美景中沉思远方,情绪随着无边思绪而起伏。竹里清飚泛,山高翠霭蒙,通过描绘竹林和高山的景色,诗人展示了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交融。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诗人通过描绘凌虚台的结构,表达了对于追求真理和远方的渴望,九层台梯和曲径都象征着人生的探索和追求。最后,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诗人以淡然的态度对待名利,表示名字的浮华并不重要,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追求与感悟。

整首诗词以凌虚台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思念的情怀和对名利虚妄的超脱态度。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思考和深意,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生追求和名利的思考。

  • 《讲稿公妓饮问政堂有诮予不来者借韵呈司户同》

    孤游冷宦叹徒然,安得通神十万钱。南北阮家何似富,东西施子廻争妍。歌筵怜我应无分,诗债忧君苦太煎。却忆金明年少事,春风得意醉群仙。

  • 《踏云行 次重阳韵》

    恳告前言,师前重审。传来秘诀元来恁。方知我是一鳌鱼,素鳞晃日如铺锦。坦荡无拘,逍遥恣任。利名识破干求甚。专归物外下功夫,清心

  • 《晚秋西园》

    西园来最数,要是使君閒。坞有常眠石,台无未识山。池光兼日动,枫影带林殷。鸟没苍茫外,天垂摇落閒。归云高杳杳,晚菊正斑斑。幸有斋中熟,无嫌向晦还。

  • 《赠辟谷者》

    学得餐霞法,逢人与小还。身轻曾试鹤,力弱未离山。无食犬犹在,不耕牛自闲。朝朝空漱水,叩齿草堂间。

  • 《宋·刘伯龙》

    位重何如不厌贫,伯龙孤子只修身。固知生计还须有,穷鬼临时也笑人。

  • 《饯田尚书还兖州》

    忠义三朝许,威名四海闻。更乘归鲁诏,犹忆破胡勋。别路逢霜雨,行营对雪云。明朝郭门外,长揖大将军。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